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3章,小地精三岁半,老胡十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金鱼胡同灰头土脸住这么多年后终于能抬头挺胸的高光时刻!
金鱼胡同是个老胡同,家家户户都是小院小房,外加破墙烂瓦,说是北京城的贫民窟一点儿也不过分。可因为最近两年外省和郊区的农民进城打工,来租房住的不要太多。
因为民房比招待所和旅社都便宜,还有免费的井水可以用,有晾衣线可以晒衣服,还有院子能停自行车,所以金鱼胡同的房子很好出租。只是其他人家儿女多,现在又拖家带口来些乡下人,都挤得没处下脚了,只有她的房子有空闲。
每个月这九块钱,是她除女儿外另一个骄傲的资本!
幺妹有点不习惯,她估摸着可能是自己接话接得不对,或者对方不感兴趣,也就不再说了,站着继续打量一会儿。她又主动来到厨房,“我帮您做饭吧?”
周永芳回头,终于接茬,“你会做?”
因为很明显,这孩子虽然是小地方来的,可穿着不俗,谈吐也大方,关键是她雪白匀净的肤色,骨肉均匀的身材,跟胡同里别家那些乡下来的不一样。
自从知青返城后,金鱼胡同不知多了多少黑户,都是拖家带口跟来的乡下人,把好好个胡同弄得又挤又脏,她实在是烦死了。每次从那些人身边走过,她都要捏着鼻子屏住呼吸,祈求公安快把这些盲流遣回原籍,甚至,胡同里有几个老太太,悄悄跑派出所去举报呢!
这个孩子,明显是养尊处优长大的,孩子爸爸也是干部模样。她轻咳一声,递过去一把豆角让幺妹剔,顺便问:“你爸爸是干啥工作的?”
“我爸爸在物资局当局长。”
周永芳这才正眼看他们,“哪个地方的局长?”心里松了口气。
当干部,那就是在当地有组织关系,不是回来投奔的。她可是被那些回来的知青烦死了,拖家带口回来跟兄弟姐妹抢工作机会,分本就不宽敞的房子,乱七八糟的乡下孩子闹得全家不得安宁……
“阳城市。”幺妹说完才反应过来,这样的小城市估计她没听过,赶紧冠以省份:“石兰省阳城市,就是当年我妈妈下放的地方。”
周永芳的记忆早记不清这么遥远的事了,只是随意“嗯”一声,“那你妈呢,怎么没来?”
“我妈刚生了弟弟妹妹,要在家带孩子。”
周永芳的手一顿,居然就有仨孩子了?她再次打量崔绿真,“你们家还有些什么人?都是干啥工作的?”
“都是农民。”崔绿真自豪极了,在她心里农民是很光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