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小地精三岁半,老胡十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家门前的马路似乎变窄了不少,仔细一看,还真是窄了。因为马路两侧不知何时多出来许多房子,沿着马路直接延伸到乡镇府所在地,另一头则是来到山脚的苏家沟外沟,再过去就是杨美芝开饭店的地儿……一直到人民广场,大河口变了大样!
“让你不回来,都认不出了吧?”几个伯娘取笑她。
“这……这也……”以前的田野,现在全是房子,她都不知道,这些房子是什么时候多出来的,里头住的是什么人,以及,大河口真有这么多人居住吗?
要知道,大河口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在皮革厂之前,工业为零。可现在,乡镇周边机器“轰隆隆”的地方,冒白烟的地方,盖石棉瓦的地方……都是工厂!
当然,十之八九都是皮革厂,什么向阳皮革厂,红星皮革厂,李家皮革厂……虽然规模不如大河厂,可每一家都有订单。
“你看,机器就没停过。”王二妹酸溜溜的指着,一家家的,“都是咱们家培养出来的得力干将啊……”
是啊,要不是他们家先干起来,这里的人谁知道人造革?要不是他们招的工人,手把手教会他们,谁知道人造革怎么做?现在好了,技术学到手,拍拍屁股走人,自立门户去了。
大河厂就是再大的名声,生意也会受影响,总有不明真相的外地客商冲着“大河”的名头过来,结果便宜了这些“大河口”们,你说她能不气?
绿真安慰道:“伯娘犯不着生气,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模仿,咱们专心做自己的,最终还是质量说话。”
王二妹这才展颜,“这倒是,咱们大河厂的就是能打,虽然被他们不要脸抢了生意,但订单也没见少。”
那是因为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总体对皮革制品的需求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了啊!绿真没说出来,挽着她的手,顺着马路走了一圈,又绕回来,“就是咱们教出来的也没啥,以后要能遇到啥困难,说不定别人还记咱们好呢。”
她发现了,这一路上,几乎每一家皮革厂的人都会主动跟她们打招呼,态度热情而尊敬,看来大家都还是默认他们家的“领头羊”地位,其实这样也挺好的。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向着统一化、标准化、精细化前进。
从美国电脑行业那儿学来的经验,大家既然是做一个行业的,可以趁着目前地缘和先发优势,成立一个阳城市皮革制品工业协会,制定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凭此标准甄别优劣,这样就不用担心有“害群之马”坏了整个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