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1章 永乐大阅兵,靖难攻略,北城二千,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铛…铛…铛……”
“咚…咚…咚……”
永乐六年正月十五,随着晨光渐渐照亮了南京城墙,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今日的清晨除了晨钟声,还有暮鼓声。
在城池内外钟鼓齐鸣的时候,南京城内心态平和的百姓们正在忙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路边晨练,也有人在街市上买卖着各种商品。
大大小小的摊贩们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摆开各种各样的商品,吆喝声和议论纷纷充斥着整个城市。
宰杀猪羊、烤制美味、用香水售卖,各种气息在空气里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悠扬的笛子声和低沉的鼓声也混杂在吆喝声中,让整个城池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着。
与城内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却是一个喧嚣且充满了异国情调的世界。
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上直精锐在麒麟门外的广场上列阵,从城墙到广场,五千余名上直精锐严谨的监视着一切。
在他们的目光下,海内外的大明属国、土司们小心翼翼的带着自己的护卫从麒麟门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纳数千人的阅兵月台。
随着时间推移,海内外二十五属国,三百余土司的队伍纷纷入座月台,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
历史证明了这片土地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人,因此在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土司纷纷入座月台时,广场两侧一些不会妨碍阅兵的地方也站满了人群。
很快,广场四周开始越来越热闹,如果不是朱高煦有先见之明,让人把月台往高了修,兴许使臣们只能看到人头了。
随着日上三竿,当代表天子的大辂出现在广场上时,前来看热闹的数万百姓纷纷在兵卒的招呼声中跪下,海内外使臣、官员纷纷起身作揖唱礼。
一时间,山呼万岁的声音几乎将麒麟门前的这座广场占据。
迎着众人的目光,朱高煦率先下车为朱棣开道。
朱高煦身穿绯色圆领袍,与平日的常服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而朱棣则是穿上了十二团龙十二章的衮服。
父子二人在兵卒护卫下走上了月台,一路向主位走去时,所路过的各国使臣土司纷纷行礼,朱棣也十分自豪,从容应对着诸国使臣、土司土官们的行礼。
待他们坐上主位时,主位这个为他们单独留下的二十余平高台左右则是候着六部、六部、殿阁大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