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最终显示强度达标时,王力站在一旁,忍不住咧嘴笑了,故意扯着嗓子说道:“达瓦里希!
这就叫因地制宜。
咱结合这儿的实际情况,研发出合用的材料,可不是照搬书本!”
达维多夫脸色微微一变,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他着实没想到,这些看着不起眼的方法竟能取得这般成效。
他微微点头,没再多说,只是把目光重新投向那份工程资料,若有所思。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苏联专家科瓦廖夫抬起头,手指轻轻敲着资料上的一处数据,神色严肃地说道:“关于这个排盐碱的时间节点安排,我有疑问。
按照你们的计划,在这样高温且干燥的戈壁环境下,选择在此时进行大规模排盐碱作业,能达到预期效果吗?在我们苏联治理盐碱地的经验里,高温干燥会使土壤中的盐分迅速结晶固化,极大增加排盐碱的难度,这可能会让整个排盐碱工程事倍功半。”
张志成微微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沉稳地回应道:“科瓦廖夫同志,您提出的问题切中要害。
但我们经过多次实地试验和研究,发现戈壁滩虽高温干燥,但每年特定时段会有少量但集中的降雨。
我们计划赶在降雨前后开展排盐碱作业,利用雨水先对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初步溶解稀释,之后再配合我们研发的特殊排盐碱设备与工艺,能更高效地将盐分排出。
同时,我们还在土壤中添加了自主研制的化学改良剂,能在高温环境下辅助盐分溶解,增强排盐碱效果。
之前做过的多次模拟实验,结果都显示这样的安排具备可行性。”
科瓦廖夫听后,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和身旁的几位专家低声交流了几句。
随后,一直沉默观察的女专家叶莲娜开口了,她指着工程资料中关于水利设施运输路线的规划说道:“你们规划的这条运输路线,要穿越一段地势复杂的沙丘区域。
据我所知,沙丘流动性强,车辆极易陷入,这会严重影响材料的运输进度,进而耽误夏秋两季作业的最佳时机。
为何不选择绕开这片区域,而是执意穿过呢?”
张志成接过话说道:“叶莲娜同志,您的担忧我们完全理解。
但经过我们反复勘察和测算,绕开沙丘区域虽然能避免车辆陷入的风险,但路程会增加近三分之一,这将大幅提高运输成本,而且会耗费更多时间,”
叶莲娜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可,但紧接着又追问:“可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中,意外情况仍可能频繁发生,你们准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工程进度不受太大影响?”
王力与张志成对视一眼,坚定地说道:“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车辆故障、恶劣天气等情况,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旦发生意外,能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处理。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备用的运输路线,以防万一主路线无法通行。
此外,我们对程的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灵活的时间调整机制,即便运输环节稍有延误,也能通过后续作业的紧凑安排,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保证整体工程进度。”
苏联专家们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达维多夫轻轻抚摸着下巴,目光在工程资料与中国建设者们的脸上来回扫视,缓缓说道:“从你们的回答中,能看出你们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思考。”
说着,达维多夫随手翻开了一本工程日志。
林悦猛地快步上前,伸出手指指着上面一块暗红色血迹,声音略带激动:“这是志成在暴雨夜护资料时,伤口崩裂留下的。
那天夜里,雨下得跟瓢泼似的,洪水眼瞅着就要冲垮营地。
志成啥都不顾,一门心思就想保住这些资料。
结果伤口被雨水一泡,裂开出血,他硬是没往后退半步。”
达维多夫闻言,眉头微微一蹙,凑近仔细瞧着那页日志上的血迹,仿佛能透过它,感受到当时紧张危急的情形。
他抬头看向林悦,目光里多了几分审视。
林悦接着说道:“这些日志,记录着咱们工程队在这儿的日日夜夜。
每一个数据,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大伙的心血和汗水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