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小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章,[基建]我儿秦始皇,青青小艾,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饥饿之苦。
街头的黄包车与有轨马车,也大大方便了百姓们的出行。
……
让百姓丰衣足食,不受饥寒之苦,秦朝在建朝近三年后奇迹一般地达到了。
-
百姓为这太平盛世欢欣鼓舞,墨家子弟等人却完全无法与他们感同身受。
因为电力的普及,遇上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相里锋在其他墨家子弟的帮助下,已经将可以供给整个城市的储电与供电系统研发出来了。
然而,在将自己的计划带到现实中的时候,遇上了问题。
长距离供电必须用到电线。
可电线的材料,不但难住了所有墨家子弟,连那些方士与见多识广的眉寿老人都毫无头绪。
电线要传输电,材料必然要导电。
但电线必然是暴露在空气中的,一旦被人触摸到,必然会发生难以挽回的惨剧。
成人还能通过警示与告诫,让他们远离电线。
可不通事儿的孩子呢?
这太不安全了!
若是世上存在一种既导电,又不导电的材料就好了。
但显然,这根本不可能存在。
经过记不清多少次的头脑风暴之后,终于有人提出:“我们用不导电的材料,包裹住导电的材料不就好了?”
这是个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里锋等人很快就找到了最合适的导电材料——
铜线。
铜应该是华夏民族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了,产量大,他们对其特性也了解得足够深。
再加上其他优点,墨家子弟们几乎全票通过了铜线做导电材料。
但不导电的材料呢?
要包裹住金属,其延展性肯定要好吧?
电灯与其他将会出现的电器,肯定不会只在咸阳推广,其他城市迟早都是要通电的,那么这种材料的产量肯定不能太小吧?
还有,材料暴露在空气中日晒雨淋,肯定要防水、不能太怕高温、太容易坏掉吧?
……
相较于导电部分的材料,外面包裹的这层不导电的材料,才是真正的难题。
这个问题,足足困住了墨家子弟一年。
直到无意间与那群方士交流的时候,路过的眉寿老人提到了一种材料——
杜仲胶。
他走南闯北,无意知道杜仲胶的存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