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 有生之年系列,大清第一作家,大团团,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礼部之下最新设立的印铸局,下设下设文牍、庶务、发行等(1),朝廷官方的铸字、排版及印刷皆在此完成。
胤禟悄悄告诉胤禩:“上一世可没有设这地方,要不是八哥搅合了一池浑水,让民间著作层出不穷,朝中也不会将管理文牍提上日程了,汗阿玛在位时可没有重视过这一块儿。”
不仅汗阿玛不重视,上一世之后继位的老四也没有捣鼓过印铸局,这不是话本百花齐放,著作层出不穷吗?
胤禩道:“印铸局的诞生,非我一人之力,而是水到渠成之结果,有了这么一个机构其实是好事,至少汗阿玛的政令并没有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竿子打死。”
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其实是一刀切,彻底遏制,大清早年有这样的趋势,不过近些年,似乎是人们被倾城的反复折腾够呛,文官骂都快骂得麻木了,也没见皇上拿八贝勒怎么样,即使总是被禁足、关家门,可八贝勒日子过得有多潇洒,谁还不知道是皇上纵容的结果?
初初设立,礼部印铸局的官员官职并不高,也没有找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来坐镇,印铸局之中的官员平均年龄,是礼部各司之中最年轻的一批。
这也就造成了,得知八贝勒要在刊登优秀文章新报上连载《大秦传奇》,印铸局的官员们竟有半数以上是看过倾城著作的,其中没有看过的人也在同僚们的推荐下去翻起了倾城的话本,如今有了正儿八经的催更机会,印铸局专门派了一位小官,就负责盯着胤禩要稿子。
那位小官名叫张大有,原本是国子监助教,专搞文书工作的,年轻有为,本该前途无量,却做了一件憨事。在他担任殿试受卷官时,上书请奏康熙“科举考法不好,有许多弊端”,一下子将文官们得罪了,还让康熙很没面子。
康熙一瞅,这憨子能力不错,性子有待磨练,便将其贬官,让原本仕途坦荡的张大有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印铸局新成立后,张大有得以有机会受到提拔上来,却只是做了一名在印铸局混混的小官。
刚开始来要稿子的时候,胤禩见张大有面貌端正,文齐彬彬,很有好感,遂干脆地将已经写成的两章都给了他。
这里写到了始皇废分封建郡县,统一天下以后,便要治理了。
其中的治理举措,无一不标志着“大一统集权”思想,秦始皇不再是秦王,而是秦皇,自称由寡人也变为了朕!
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规范,长城的建设,各地道路的修建,一桩桩一件件从乱象到集中规整,天下从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