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林果冻,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母真是哭笑不得,不过心里也感动:“这我再想想。”长子不在,二儿子自然不能离开,让小儿子跟着长子和长媳走倒是可以。一则让小儿子跟长媳妇处处感情,以后小儿子长大了,对小儿子也是好的。二则小儿子跟着长子,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至于儿媳妇说的,鱼肉都吃不光,她是不想的。不过,看长子长得这么高大,她想想也许是真的。还有就是,小儿子如果走了,三房还能动什么心思?
杨海燕也没有再说这件事,她不过是一提。秦放的弟弟妹妹好了,对秦放来说也是好事情。不然他们在这里日子过得不好,秦放这个长子也不能不管,左右都要管,救急不救穷,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的培养秦放的弟弟妹妹。“对了阿母,方才奶奶说,二丫和三丫去学绣工了,四丫怎的没去?”
秦母叹气:“这件事说来话长。我们秦家田里地里的出项都是交给公中的,过了农忙,大家闲下来去镇上县城里找活儿干,赚的铜板自己留一半,一半给公中。”这样倒是再合里不过,毕竟家里造的房子都是公中出的钱,如果他们不交钱,公中哪来的钱造房子?
杨海燕认真听着。
秦母继续道:“后来到了前年,阿放捎信回来的时候带了三两银子过来,并在信里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爷爷能让家里的弟弟去念书,多认识几个字,以后也好找个好活儿干,别一辈子辛辛苦苦的耗在地里,赚的钱还买不起肉包子。
当时阿放的爷爷认为,这是阿放拿命换来的钱,而且服军役本也不该是阿放去的,所以这三两银子公中就收了一两,剩下的二两让守业和守成去念书,当是束脩。不过同时也表示,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银子,所以这些银子能念多久的书,能认识几个字,就看他们兄弟的造化。”
杨海燕觉得,秦爷爷作为家里的大家长,这样的安排还算合理。不过她也没有明着说,而是继续安静的听着:“那后来呢?又怎么跟绣工扯上事儿?”
秦母说到这个,真是有些生气:“还不是他二婶。她二婶说,我们大房的孩子多,吃的也多,阿放赚的钱还只上交了三分之一,这对二房三房不公平。这事儿我们也不好说,所以阿放奶奶做主,就让二房的二丫和三房的三丫,今年去了绣工坊学绣工,学费一个人五百文,两人刚好一两银子,这一两银子公中出。”
杨海燕也不知道怎么评价:“既如此,家里多花五百文,再送四丫也一并去学了就是。”
秦母道:“绣工坊只收十岁以上的姑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