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墙上楚地图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章 墙上楚地图,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政客双重角度,发现了楚国的虚弱。
吕不韦兴奋之余,又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贸然行动会不会打乱朱襄公的计划。
他赶紧回到吴郡请教朱襄。
朱襄听了吕不韦的判断之后,立刻就将楚国手工业的衰落与楚国都城北迁联系起来。
他还看出了楚国另一个弱点,一个比楚国容易陷入贸易战,更为致命的缺点。
吴郡与长江南岸后世属于南通市地区常有通商,交易中能得到许多楚国本地铸造的精美货币。封君麾下的楚商豪富,常用金币结算货物。
虽说金比青铜器软,可能更好雕刻,但仅从花纹上来看,此地封君治下的工匠可能不少。
对比楚王所用青铜器连精美的花纹都变粗狂,还要招揽外国工匠为自己打造器皿,楚国封君的生活可能还稍好一些。
靠近长江的沿海一带,还不是楚国传统贵族的封地。那么楚国屈、景、昭三大贵族的封地,是不是更加繁盛?
楚国改革终止后,保持着最为完善和落后的贵族与国王共治制度。屈、景、昭就是贵族一派的领头者。
三大贵族都是脱胎于楚国宗室。用后世更熟悉的情况来对比,楚国此时政治体制与清朝刚入关时类似。楚国就是“旗主宗王共治”,屈、景、昭的族长就是“最大的三个旗主”,其他封君就是“小旗主”。
在郢都时,三大贵族各占据一片城区,称“昭闾”“屈闾”和“景闾”。楚国主持宗庙祭祀的官职叫“三闾大夫”,管理在郢都中的三大家族子弟,也是其最重要的职责。这一点也和清朝宗人府类似。
楚王名义上“八旗共主”,实际上只能直接掌管“上三旗”。
郢都一战,“上三旗”损失惨重,楚王在楚国的权力消退。消退的程度,从楚王新都手工业的倒退,与楚国其他封地手工业的比较,就能较为直观地得出。
文明跨度长的好处,不仅仅是后人能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找到“先例”,朱襄这种莫名来到过去的穿越者,也能从类似的“将来”倒推出楚国正面临的困境,以及要让楚国陷入更大的困境,可以添一把火的地方。
朱襄思维豁然开朗,然后心头一跳。
他敢确定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后世无数和楚国相似情况的国家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自己主动出击,是不是有可能让楚国分裂,甚至……提前覆灭?
朱襄赶紧让自己这可怕的想法打住,但又立刻嘲笑自己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