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为庶民投秦,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这次秦军在雁门郡攻势受阻。蔺贽虽然对雁门郡那群遵循着李牧和信陵君信念的将领们很有好感,但也准备用离间计了。
他正想着怎么用,郭开先出手了。
蔺贽把自己关在屋里许久。
他能理解赵王想要换将的举动。
朱襄都能看出赵国的弊端,蔺贽当然也能看出。
赵武灵王的改革多在军事上,导致带兵作战的将领权力空前强大,而朝堂中少有制约手段。
当新王继位时,就不信任先王留下的将军,想要用自己培养心腹取而代之。
如赵孝成王不信任廉颇。
若朱襄在这里,还会就原本的历史再提出几个例子。
从赵孝成王开始,赵王都有个大毛病,就是不知兵。
将不是不可以换,但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可从赵孝成王开始,都爱临阵换将。
为何秦王临阵换将吓了六国一大跳?因为他们都知道秦王不是个脑子有问题的人,应该不会做出临阵换将的事。
但白起和其他将领不同。
武安君声名鹊起时,秦国其他将领几乎都给他当过副将,秦国的军队基本都由武安君培养过,王龁更是一直跟着武安君。
所以王龁带的兵和武安君带的兵没区别。
武安君在秦人心中声望又极高。将士若知道武安君成了他们的主将,不仅不会不适应,还会士气空前高涨。
这也是秦昭襄王对白起动杀心的原因。
赵孝成王不信任廉颇,想培养赵括,导致了长平战败。之后他清醒了,继续依仗廉颇,缓和了赵国的颓势。
赵王偃也不信任廉颇。
他比赵孝成王做的事更傻。赵孝成王好歹是在两军对峙时让赵括带着援军换将,还算有缓冲时间,且廉颇节节败退,也算有换将的理由。
赵王偃是在廉颇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的时候,派人去换掉正在打仗的廉颇,气得廉颇怒气冲头,调转兵锋攻打想要换掉他的乐乘,导致乐乘逃离他国。
廉颇做出这种擅动军队的事,也只能逃了。赵国一举失去两员大将。
但赵王偃是个有运气的人。
燕国趁此机会攻打赵国,赵国无将可用,濒临灭国的时候,他病急乱投医,起用了已经年近八十,从未带过兵的庞煖为将。
谁知道,庞煖居然是一员被埋没的名将。
之后一直驻守雁门郡的李牧又崭露锋芒,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