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蝗虫来袭
海棠铺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章 蝗虫来袭,开局变性,我有虚拟手环躺赢,海棠铺绣,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录片,里面说过《淮南子》曾写“十亩之田,率岁之收,不过四十石”。意思是说一亩田一年收入四石。
秦汉时期的一亩是现在的0.67亩,一石是十四公斤,换算成现代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亩地年收大概八十三斤粮食,这是南方的水稻。
而现代杂交水稻因为有高肥高水,还有量身定制的配方精确施肥法,再加上机械化生产,所以能够亩产五六百公斤,甚至还有特殊的“袁氏超级稻”,亩产能达到九百二十六公斤。
这现代和古代的产量对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想想就觉得古代人民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陈长生顾不了别人,只能先顾好自已家的一亩三分地。她打发了几个孩子,趁着四下无人之时,偷摸地打开手环“支付”功能,开始搜索有机复合肥。
对于农业生产这一块,陈长生其实是不大懂的,不过有客服呀。她将稻田的情况和阶段告诉了客服,客服推荐了一款性价比高的肥料,并直接配比好,陈长生立即点击购买。
没有无人机帮忙施肥,只能靠自已手动了,她抓紧时间一垄一垄地施。
等撒完家里几亩地,陈长生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只觉得浑身湿透,四肢都不像是自已的。
“娘,你咋啦?额头上全是汗。”四喜下了水车就直奔过来,看到陈长生满脸通红的样子,满脸关切地问道。
“没事儿,这天儿太热,晒得娘头晕。”
“那你快坐着歇息,地快浇好了。”四喜扶着陈长生在田埂上坐下,将水囊送过来。
陈长生喝了一口,忍不住念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述的果然贴切。”
“娘,你在说啥?”四喜侧着头,听着娘说着听不懂的话。
“娘这是在感叹咱们庄稼人的不容易,想要吃口饭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你再多读点书,识点字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陈长生苦笑着说道。
四喜眨巴着大眼睛。
几个人忙活着,终于伺弄好几亩地。
三寿把地里的小鸡崽子全都赶上了岸,自言自语道,“看你们的肚子,一个个都是圆滚滚的,比我三寿的肚子还要圆,这是吃了啥好东西。”
“三寿,你和小鸡在咕哝着啥呢?”大福笑着道。
“大哥,我说咱家这群小鸡,今日也不知道在地里吃了啥好东西,各个圆滚滚的,刚刚我想赶它们上来,都赶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