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朝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世界一级保护学渣,言朝暮,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思想包袱,怎么是普通工程师们能够理解的。
面对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困惑,邵炼白他们一眼,“精益求精知道吗。都给我学学。”
沈明洲要改,邵炼根本不拦。
还指使江岳继续帮忙,以便沈明洲有人可以使唤。
江岳不介意帮忙,只是有些惋惜。
他摸着那台已经相当优秀的无人机叹道:“大佬,你这样拆了重新做,赶得上创新科技大赛吗?”
“赶得上。”沈明洲随手拿过工具,将刚刚惊艳了工程师们的无人机拆得七零八落。
他一点儿也不心疼,还安慰江岳道:“比赛的报名才刚刚截止,等到我们的项目进入展示阶段,还有半个月。”
半个月,够他从头到尾再做一台更好的无人机了。
创新科技大赛初审报名,审核办公室堆了无数的学生报告。
组委会大多是大学教授,多年评审的比赛经验,让他们对今年递交的参赛报告,习以为常。
什么变形金刚、钢铁侠,热门的英雄的模型制作过程,学生都能写出一份“实验报告”递交上来。
更不用说什么异想天开的产品了。
高中生的创意虽然不错,但是荒诞无稽的念头,往往让他们摇头。
偶尔在一堆参赛项目里,出现一点儿含有科技量的创新技术,他们都能看很久。
不过,出于对学生科技创新的鼓励,比赛初期他们一般不会淘汰学生。
等项目进入公众展示阶段,开放更多的群众参观展览,让学生们通过群众的提问、专家的建议,形成最后的汇报材料,再慢慢评审出奖项。
现在,他们只用看看报告,记录参赛学生信息就行。
大家凑在一起忙碌,忽然有人拿出了一份报告,惊喜的说道:“这个无人机还可以啊。”
听到无人机的项目,高雄斌抬起头。
不久之前,沈氏科技的蒋总,托人跟他走了走关系。
沈氏科技老板的儿子参加了这个比赛,项目正是无人机。
他们这些大学教授,平时跟公司的关系不错。
沈氏科技突然来套近乎走关系,无非只有一个目的。
让自家孩子拿奖。
高雄斌不敢承诺什么一等、二等,只能了解了一下学生情况,说了些场面话,就悄悄撤退了。
然而对方和他清楚得很——
其实创新科技大赛的省赛,没有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