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天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2章 262 答辩,穿进二百人男团中,远上天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顾熠学业生涯中的第三次答辩。
本科和硕士期间都经历过一次,而博士论文答辩……老师们的阵容就很不同凡响。
他硕士论文答辩面对的老师就一个比一个实力强劲,而这一次,据朱教授说,得益于他那篇《Nature》,业内有好几位大牛都要过来听。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像京大化院举办的一场大活动,甚至化院一年之中也很少举办这种规模的活动。
夏师兄提前和顾熠说过,他们S大不少老师都对顾熠的研究感兴趣,这次刚好过来凑凑热闹。
顾熠:“我能说什么,谢谢厚爱?”
“不用谢,师兄一直对你这么好。”
总而言之,顾熠这次论文答辩可谓阵容强大,在部分同行眼里,他已经成为化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对此,顾熠表示,这话他听得实在太多,当初他刚在娱乐圈走红的时候,就听人这么说过了。
没办法,人红是非多。
……
事实上,不仅是粉丝们没想过,顾熠自己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读到博士,好像重走了上辈子的老路一样,但他心里很清楚,上辈子和这辈子是完全不同的。
他并不讨厌化学,两辈子是一样的,只是这辈子,他能给予化学更多的热爱,事实证明,他是有天赋的,只是上辈子太累,让他厌倦感更重,热爱一点点被消磨掉了。
顾熠从没考虑过自己同时从事两个行业的可能性,但他不仅做了,从结果上来说,两个行业他完成得都不错。
只能说,在尝试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准备答辩的日子也是充实的,反倒是朱教授相当忙碌,他整理了一长串参与这次答辩的名单,不出意外的话,各高校的知名化学学者都会过来。
顾熠发的第二篇《Nature》比第一篇的含金量更高,研究内容更新颖一些,转化的可能性也更高。
这篇研究来源于之前研究中顾熠的一个小发现,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小疑问,当时他没有在意,复盘后才发现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价值。
结果越挖越深,越挖越有意思,朱教授支持他继续钻研下去,为此给顾熠省去了许多本该由他来完成的工作。
到最后,成果成功发了《Nature》,也在业内引发了一些关注。
顾熠的去向也有了眉目,他原本想争取留校,以科研成果来说,顾熠是有留校资格的,不过朱教授倒是建议顾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