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暴君败给了小皇后,桃苏子,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温夏与戚延立在茶摊前听着这些对话,人人各有苦难。封城之令才刚解除不到半日,为了生计奔走的人连悲伤的资格都没有。唯能见几名街道上蹒跚奔走的老妇四处拦住人问“你可看见我儿,他被敌军抓走了”。
温夏看不得这些,从前还能为逃窜到北地避难的流民施粥布善,如今简单的救助已经帮不到这些受难的百姓。
夜色寒凉,晚风卷过街巷吹拂而来。
她仰面问戚延:“被抓走的百姓可否能回来?”
“你三哥今日下午派去与乌卢交涉的将领已经被打回来了,这蛮邦只吃硬的。”戚延眸底一片冷戾。
看过了城中百态,温夏同戚延回到府衙。
戚延让她先去就寝,他回了书房的暖炉前看各地县令呈上的郯城关要政,一面等候今夜的战报。
浅淡的幽兰香浮动在冷空气中,戚延抬起眼眸,温夏披着狐裘步入了书房。
“我能看看你的奏报么?”
“可以。”戚延让出一段空位。
这椅子没有宫中龙椅宽大,温夏坐下便正好容下两人。
戚延把宣城与郯城各地县令呈上的奏报给温夏。
温夏目光专注落在那些文字上:“鹞台县竟有难民五万之多?”
“嗯。”
“那你打算如何安置?”
“国库拨赈银重建屋舍,免每户三年赋税,兴办义学堂,招收适学男女入学安顿。”
温夏目中凝重。
战争受创的不仅仅是边关百姓,还有大盛。她虽不知戚延登基以来国库的状况,但知晓这场还要持续打下去的仗对大盛来说也会吃力。
“你这书房中有郯城关的地形图么?我记得我三哥镇守此地时在信中提到一处先皇当政时期,在战后被空置下来的荒地。”
戚延拿过长案上的地形图。
温夏仔细在灯下翻找:“此处,栗峰!”
她欣喜地说起,眼里有清澈的流光:“这里以前也是宜居的地方,只是成昭几年当地百姓在战后迁徙避难,才致此处良田被荒置了。把鹞台县五万难民安置在此处,兴修屋舍,开垦良田荒地,设立农官,再改优待的政令,让栗峰成为一座新城。”
戚延紧望温夏,薄唇很是嘉许地噙起笑:“如此更好。”
温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