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给朱家当兵有媳妇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给朱家当兵有媳妇,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香火,让义子们纷纷改回原本姓氏。若不明自己姓氏的,可暂时跟自己姓朱。他会帮义子们寻找原本祖籍。
这一举措的理由太冠冕堂皇,再加上现在人人都在吵井田制,所以没有掀起任何小水花,义子们都纷纷改名。
比如朱文忠就改成了李文忠,陈英没当多久朱文英又改回了陈英,就朱文正还是朱文正。据说是陈国瑞亲口提议,这侄子姓朱挺好的,他们陈家子嗣兴盛,不差这一个。
懂的人都懂朱文正没改姓的原因。不懂的人……好了,朱文正是陈家对朱元璋表达忠心的“质子”一事实锤。
朱元璋顿了顿,道:“夫人现在事务繁忙,每日都会出门。虽然做了伪装,但仍旧很容易被标儿撞破身份。”
汤和讪讪道:“大嫂啊……大嫂真是太厉害了。”
徐达松开捏着嘴唇的手指,道:“不只是大嫂厉害,大嫂一号召,军中弟兄们的媳妇们都变得好厉害。汤和,你媳妇不也很厉害?”
汤和嘴欠道:“那是,比你这个没媳妇的人厉害。”
徐达:“呵呵。是啊,比你这个又喝酒误事的人厉害。”
汤和不说话了。兄弟就是哪里受伤,就用刀子戳哪里是吧?
徐达又道:“其实可能她们之前就这么厉害,只是没机会展示自己。”
朱元璋轻轻点了一下头:“的确如此。让夫人全力施展拳脚试试。”
在朱元璋的全力支持下,马秀英更大胆了一些。
她召集懂文字的女子走出了应天城,手持井田制的政策,在来往商道必经之路上建起免费茶棚,宣讲政策,并发传单。
这是陈标给马秀英出的主意。
来往商人是这个世道传递消息的最主要渠道。无论他们是否同意这个政策,只要他们知道了,井田制的相关内容就会跟着商人们的脚步,传递向华夏每一个需要商人的角落。
陈标认为,朱元璋麾下不缺将领,甚至文官也不是现在所急缺的,可以临时培养。
朱元璋领地缺少的是能种地、能交税、能充当兵源的百姓。
只要流民和其他领地生活过不下去的贫苦百姓知道朱元璋的“井田制”能给他们分田,他们就会涌入朱元璋的领地。
特别是女性。
这个时代青壮男人只要从军就能混口饭吃,但死亡率超高,经常一个村庄只剩下老弱妇孺。
老弱妇孺都要耕地,都要为占领那个地方的军阀老爷们交税。但她们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