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偶尔软弱也没关系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章 偶尔软弱也没关系,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信使只是一刀枭首,可能死前没遇到多少痛苦;放出去打探消息的哨兵兼任密探,他们被抓到后,都遭到了非人的对待。
陈标不知道,明朝中后期的密探和哨兵又叫“夜不收”。
“夜不收”被小说和影视剧描述为和在辽东与后金作战的“特种兵”,真实情况没有那么“浪漫”。
朱元璋当初设立藩王,本意并不是想分裂国土。他设立了“八大塞王”,就是任用藩王当藩镇将领。
和后世许多古代争霸小说作者处理皇子的“绝顶好主意”一样,八大塞王坐镇边境重镇,朱元璋告诉他们,若想要扩张藩镇国土,就去草原上扩展。
朱元璋的政策是,“我若征你,不胡乱去,一程程筑起城子来,慢慢的做”。朱元璋命令塞王所统领的军队与蒙古人一样放牧养马,挤奶吃肉。若没了物资,就去劫掠蒙古人。
他不修长城,让塞王从东北到西北沿着边境驻扎,成为新的长城。以后蒙古人别想再南下劫掠中原,而是我们去劫掠他们。
只是塞王有兵权,皇权便不稳。塞王之一燕王朱棣登基之后,就立刻废除塞王,将所有藩王内迁,进行“养朱”。
朱棣也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决定亲自北伐,把蒙古全部打垮,驱赶到更远的地方,一个人做完朱元璋制定的塞王们几代人做的事。
等他做完了,他再考虑怎么处置宗室——是远远的分封,还是干脆别分封。
可惜,朱棣为大明征伐了一辈子,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而后,太子朱高炽只登基一年便病逝;朱瞻基也英年早逝,只当了九年皇帝。他们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藩王的事。
再后来,就是造成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的某皇帝。
最初几代皇帝没有解决藩王的事,宗室问题积重难返,就没人敢去解决了。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对草原民族由攻转守,重新修筑长城。
草原民族每年百人内小队来劫掠的次数,最高峰时能上百。长城上点燃烽火,边塞将领们就能及时支援,将这些小队剿灭,以免引起更多的劫掠。
长城外和长城上打探劫掠小队信息,并点燃烽火的哨兵密探,就是“夜不收”。
这便是明朝任务最危险的“特种兵”、“侦察兵”。
现在并没有“夜不收”的名称,但已经有了做“夜不收”这支侦察兵工作的人。
这些侦察兵在遭到非人对待后,尸体悬挂在营地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