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唯独常葳有的优点
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8章 唯独常葳有的优点,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来北京的时候,心情并不好,脸色一直阴沉着。
当他在城门口(划掉)蹲着(划掉)看到百姓们主动献粮的时候,笑容才出现,心头的阴霾才消散。
他身后的重臣也是。
朝中太多的争吵声。那些利益纠葛,那些道貌岸然的同僚,让他们很多时候有些怀疑自己创建新王朝的正确性。
大明就真的比大元好吗?
怎么看着都一样烂。
整个大明朝廷就像是泥潭,他们拼命地想往外爬,无数人拼命拉着他们的腿把他们往泥潭里拖。
泥潭的范围是那么宽广,他们的拼尽全力好像是做无用功。
现在来到北京的大明的君臣都曾经有过放弃的心思。
朱元璋的放弃是放弃思考,快刀斩乱麻;朱元璋信任的臣子们的放弃是放弃行动,当一个浑浑噩噩不出错的官员,或者干脆致仕归隐。
他们不是圣人,在烦躁的时候有一瞬放弃的想法很正常。
或许,圣人也不是时时心性坚定,没有放弃的念头。
但圣人在动摇后会更加坚定。朱元璋等人不敢说自己更加坚定,但至少在三省吾身,稍稍喘口气之后,他们会继续往泥潭外扑腾。
如果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他们就翻翻天书,畅享一下美好的未来。
然后,他们再去看一眼标儿。
天书是他们的愿望,是既定的目标;标儿就是他们队伍指引方向的旗帜,是路标。
每当看到标儿,哪怕这时候标儿正跳着脚喊麻烦事太多,他们的心都会安定下来。
因为标儿的治理卓有成效,天书的指引并非纸上谈兵。
当然,他们也知道,现在标儿的治理卓有成效,是因为北京、北直隶的地盘还太小。
当标儿成为大明的太子、皇帝,将要统领整个古老又年轻的大明帝国时,标儿肯定做不到让大明帝国每一处地方都如现在的北直隶一样。
但至少北京、北直隶在他们眼中,这一处明明是边塞重镇的地方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他们梦想中的理想地。
如果标儿知道他们的想法,一定会惊讶,“有吗?是吗?百姓的生活只是岌岌可危地维持在饿不死的边界线上啊!”。
想到标儿可能的反应,这几人忍不住莞尔,心情更加好了。
此次朱元璋和他的心腹们得知朱标回北京后,立刻匆匆赶来的原因除了“回血”之外,还要告诉朱标一个好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