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七十年代妇女主任,张佳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思考。
牛会计开口:“大队盖完学校,要建卫生所,咱们还欠着不少钱,手头紧。”
赵柯算计:“砖咱们自个儿出,房子咱们自己盖,就是玻璃窗、柴油和吃食的钱……”
牛会计愁眉苦脸,“工分儿也不少啊。”
大队组织,出去建房子的社员和留在村里烧砖、照顾田地的社员,都得加班,照现在大队给的工分,年底分红,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牛会计忍不住吐槽她:“怪不得你妈总说你败家,你手指头缝就不能拢紧点儿吗,少露出去一些。”
赵新山道:“赵柯也是为了孩子。”
牛会计当然知道,但他管账,还管着个不富裕的账,该咔哧得咔哧,不能大手大脚。
赵柯道:“我妈帮我攒了点儿稿费,可以借给大队,卫生所主要是缺药,咱们盖卫生所的钱,留出买药的,剩下的先用到紧缺的地方也行吧。”
牛会计又掏出他的账本,“你都借大队不少钱了,总借不合适。”
这个时候,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审核很严格,是很光荣的一件事儿,顶多给一些物品上的鼓励。
《首都报纸》发行量大,每期发布之后,都有一笔还算可观的稿费寄过来,但说辞不是稿费,是报社方面对艰苦建设乡村的知识青年典范的鼓励,希望她能够做出更多的表率作用。
而且现在的队委会成员,除了唐副队长,都没少借给大队钱,只是赵柯和赵新山借的更多。
既然这样,也没什么好吝啬的。
赵柯不在意,“又不是不还,怕我亏了,就按邮局利率给我算利息。”
赵新山一根烟抽完,拍板:“那就盖吧,萍萍也要回来了,咱们明年再多养一些猪,紧也就紧这一年两年。”
目前赵村儿大队的养猪技术还不够科学,也折过猪,好在他们都是分栏养的,养得也精心,没有造成特别大的损失。
按照他们的估算,赵村儿大队明年秋收,今年那批猪全出栏,手头就会开始宽裕。
“也不见得非要紧……”
赵新山三人看向赵柯。
“宿舍盖起来,对入住的学生们稍微收一点住宿的钱,大队可以直接扣他们家长的工分,吃饭也好说,谁家住谁家拿口粮,要是有邻居大队的学生也想过去住,不用咱们大队承担一半的住宿费,没准儿还能两相抵消。”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赵村儿大队小学收附近大队学生的好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