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四三章 事起,大清宰相厚黑日常,时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山集》案的折子的时候,心底颇为复杂,在南书房里便有些压不住。
戴名世是他学生,如今人都死了,《南山集》却还在牵连人。
连着两年出因言获罪这种事情,张廷玉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沈恙在背后做什么。
只是沈恙还算是谨慎,如今这势头一点也不好,不像是能翻案,始终还是要等待时机。
张廷玉在等时机,顾怀袖在等,孙之鼎孙连翘也在等,四爷同样在等。
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在等待的人太多了。
他们像是浮在水面下的影子,等待着那高高在上的人露出破绽的一刹那。
康熙五十六年,纳兰明珠次子纳兰揆叙病故,康熙朝当年三位首辅的存遗,便这样逐渐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
张廷玉安安心心当自己的内阁学士,同年李卫终于捐了兵部员外郎,拜入雍亲王胤禛门下,成为雍亲王侍从,沈恙投了两颗石子之后,不知怎么忽然大病了一场,沈取随侍左右,一直等到次年里才好全,生生阻断了沈恙的计划。
最是逃不过,天灾*。
一般人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开始变老,开始各安天命。
对胤禛来说,这几年没一日好过,比如亲兄弟老十四被皇帝日益宠幸,甚至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胤祯出征青海,为抚远大将军,风光无限。而他那一枚叫做隆科多的棋子,还在棋盘的角落里。
李光地回京过一趟,可是因为年老体弱,休假回来竟然办错了差事,还在康熙面前说“八爷最贤”,算是犯了康熙的忌讳。
只是毕竟李光地老了,没多久就被弹劾。
顾怀袖还记得,去李光地是夏天去的,七月三十那一日,满池的荷还没谢,人却去了。
当初的张英,如今的李光地。
一个谥号文端,一个谥号文贞。
张廷玉说:有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不仅是钱财,还有名声。
五十七年,张廷璐会试通场第一,殿试原本也要点头名,不过张廷玉怕树大招风,生生请了康熙给压到榜眼,于是张家再添一名进士兼翰林。
这个时候的张若霭,也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不过并没有参加乡试。
只因为今科有张廷璐与张廷瑑参试,同出一府,若同去同中,未免风头太盛。
所以,张若霭这种适时的退避,让张廷玉与顾怀袖都有一种难言的熟悉和压抑。
当初的张廷玉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