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紫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一 章,紫玉钗,司马紫烟,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条件,因此他是充满了信心而欣然登程的。
可是到了长安之后,他感到气馁了,富贵之途,并不如他想像中那么容易可致。
他那些值得骄傲的条件,在长安,竟都骄傲不起来了。他所谓的清华门第,只不过是一任宰相而已,可是一个过气的宰相,还不如一个当权的令尹。在人情势利的长安,只有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权贵,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代宗皇帝的登极是经过一番波折的。
先帝肃宗驾崩时,张后弄权,差点要把他这个太子给废掉了,别立亲王。幸好权宦李辅国善于投机,而代宗为太子时,对李辅国很熟络,及时采取对策,以李辅国所掌领的御林军猝起发难,杀了张后,才把他扶上了帝位。
李辅国弄权了一阵子,却被刺客暗杀了,那是一批新进的少壮派廷臣主使的。李辅国一死,大权操纵在这些少壮新贵的手中,先帝旧臣,只是尸位素餐,拦置闲职,自己都要仰承鼻息以苟安,那里还有余力来提拔后进呃?
他长得英俊,但又吃亏在出身世家,不便摆脱身份去曲意迎逢。他的家训严竣,举止端谨,给人家的印象只是一个古板的书呆子,在倾向于逸乐的长安市上,他只是个不受欢迎的怪物而已。
他最值得夸耀的是诗文绮丽,才气纵横,的确可以压倒一时名手,但这些只能给他招致不幸,帝都之地,太平盛世,自然以文章最有价值。那些当权的政要,也必然是此中名家。
他们的文名也许不是幸致,在早年确也有过不凡响的传世佳作,但宦海浮沉,富贵形势,早已磨尽了灵气,只剩下个空虚的文名罢了,而人生最难舍的就是利与名,他们虽束手不作了,仍然以宗师自许,文昌自命,而阿者谀也因为他们显赫的地位!曲意吹捧,维持着他们的虚荣心。
不过他们的眼睛并不花,心里并不胡涂,李益的诗文确是有一股奇气,够得上掷地有声的评价。
唯其如此,那些老家伙才不愿意让这个少年人抬起头来把他们压下去,而显出他们的老迈,所以李益托几个热心的父执辈把自己的近作呈送到那些有权威之名的先进手中,以求邀赏时,得到的评语,竟是:“小有才情,浑厚不足,尚须多加勤修!”
也有人的批评较为含蓄:“这位世兄才气是不错的,只可惜徒具表面,言之无物,老夫如果加以品题,养成他骄矜之气,反而害了他,还是让他再多读些书吧!”
批评颇为中肯,李益的诗与文的确是稳健不足。可是他不过二十出头,刚出来闯天下,有的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