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一点他决不妥协,兰芳,御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彻晚年的太子谋逆大案。
李隆基晚年的安史之乱。
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
乾隆晚年的白莲教起义。
老年君主统治力下降的客观事实无法避免。
甚至于他现在敢凭借一个刚刚建立了不到五年的国家去硬碰硬的攻击带清,主要的原因,也正是由于年老的弘历的统治能力的下降以及传导至清帝国社会基层之后的百倍影响力。
带清的基层,真的已经是依托答辩了。
从乾隆四十年之后,随着弘历的懈怠和精力状况的自然下滑,懒惰之风就在清帝国的官场迅速蔓延了,甚至更早的时候,情况已经十分严峻。
时人描述这种情况为——不问事理之轻重,动辄批委属员,督抚既委之司道,司道复委之州县,层层辗转推延,初若不与事者。
乾隆四十三年,湖北江陵发生一起针对富裕寡妇的抢劫案,寡妇认出了抢劫者,立刻报官。
县令随即派人抓到了两个嫌疑犯,但是却懒得审讯,直接取保了事。
后面的四任县官也都有样学样,根本不管不理,一个证据确凿案情清晰的案件被拖延十年之久而得不到处理。
以至于弘历本人听说以后,也觉得十分恼火,自己都说“足见湖北吏治废弛已极”。
但是他生气归生气,改变了什么吗?
没有。
帝国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总需要一个人踩一脚油门给予加速,而弘历自己就是那个踩油门的加速者。
他老了,脑袋不清楚了,没有年轻时候的精力可以聚着鞭子鞭笞着官僚集团、逼迫他们前进了。
赵学宁安排到三省之地的行动小组能够在两广和福建神不知鬼不觉的拉起一万多人的武装力量而不被官府认为是威胁,甚至直接劫法场、救文字狱案犯。
在这种情况下,带清的官员也查不到他们头上,甚至不愿意大举出动去查,觉得逆贼躲入深山老林里必死无疑,不需要大动干戈,最后全都不了了之。
弘历御批的文字狱案犯啊!
他们居然就此罢手,不管了。
最后打听到的消息是没有消息,这个事情仿佛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人提起。
案犯的直系亲属啊!
没救了已经。
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所以现在的赵学宁完全不敢相信以后的赵学宁在做了皇帝的情况下能够始终维持清醒的头脑,能够一直做出正确的决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