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八章 躁动不安的巴黎,兰芳,御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认为,使用更加方便便捷的单兵武器的士兵已经具备单兵作战的能力,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用非阵列的步兵对敌军发起冲击。
而在新款后装枪试验成功之后,军事大学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然后立刻提出了最高议题——民安二式后膛击发枪时代全新的步兵战术。
他们搞去了一百多支后装击发枪,搞去了大量定装子弹,从横列战术、纵列战术两个角度讨论新式装备使用之下的单兵战斗力。
很快,军事大学就得到了很多结论,但是最为广泛认同的一条就是——一旦后装击发枪完成列装,线列战术就不再是最重要的战术选择了,联邦军队需要进一步设计新的战术来训练军队。
士兵们不再需要结成军阵来增加火力密度和准确度,新式枪械的性能决定了它的发射效率远远超过旧式枪械,不需要结阵前行也能实现这种要求。
倒不如说因为火力的增强,战场上的基础作战单位的规模应该适度缩小,且应当合理增加单个作战单位的灵活机动性,而无需依靠旧时期的敲锣打鼓吹号角的方式来命令军队前进或者后退。
他们应该更加灵活机动依靠地形的不同而使用更多的战术。
但是这又很快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战场讯息传递。
从古至今,讯息传递都是很耗费时间的事情,且传递效率与准确度很是不足,基本上都需要传令兵亲自传递消息,在战场上的风险也很大。
临阵作战的时候,将军为了指挥军队,也发明了敲锣打鼓、吹号角、使用旗语等方式传递军令,但是这就需要大量提前的训练和军官坚决的执行,稍有差池,就是溃败。
全新装备的前提下,军队的灵活机动性应该大大提升,但是落后的讯息传递却让这种灵活机动能力受到巨大的限制。
所以,大军需要全新的讯息传递形式,需要全新的技术来传递指挥官的最高指令。
这个要求被军事大学提交到了军事委员会,得到了军事委员会的高度重视,赵学宁亲自批示工业部展开全面研究,并时刻关注最新进展。
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赵学宁开始与工业部研发部门谈论起了电的存在和意义,因为此一时期欧洲和美国都已经出现了对电的研究,并且还出现了最早的蓄电池,也早已有人初步提出了电报的设想,只是没有成功。
工业部副总长艾伯特对此有所了解,所以附和了赵学宁的设想。
据此,赵学宁要求工业部门妥善利用电的特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