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 带清的以商制夷,兰芳,御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央理藩院监督的札萨克旗,统称外藩蒙古,共二百零一旗。
等于整个大蒙古草原被带清划分为二百六十二个旗进行统治,且有六十一个旗那是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带清直接控制的地盘,剩下二百零一个也由带清设置的将军和将军的属员们进行管理。
为了防止蒙古地区再度出现大规模叛乱,带清一边拉拢一边镇压,对不臣者铁腕压服,对臣服者予以和亲、嘉奖策略进行拉拢,使得双方血脉相通,高喊满蒙一家的口号。
更通过确定放牧范围、限制人口数量的方式削弱蒙古各部的实力,自准噶尔汗国被消灭、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后,整个蒙古地区就没有不执行盟旗制度的地方,所以蒙古地区从实力上来说也不再具备对抗清廷中央的力量。
另外,在精神层面,带清努力在蒙古地区推广黄教,使更多蒙古人信奉黄教而不再练习骑射,不再好勇斗狠,以此瓦解蒙古人的悍勇精神。
而在经济层面上,带清的控制就更加直接了。
通过对晋商的扶持和控制,一面拉拢蒙古草原的王公贵族们,给予他们奢侈的生活,一面盘剥蒙古普通牧民的生活物资,使他们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上下,反复横跳,痛苦不堪。
吃不饱,也饿不死。
通过商业贸易和物资管控手段,带清朝廷也能够实现对蒙古草原的实力削弱,使得蒙古人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组织军队抗衡带清中央。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晋商不愧是带清手里的一把尖刀,在带清的引领下,将蒙古人收拾的是杰尼龟做仰卧起坐——翻不了身。
晋商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经商传统,包括在明末与带清皇室的特殊关系,使得他们在蒙古大草原地区尤其是外蒙古地区占有绝对优势,把当地草原牧民吃得死死的。
晋商在蒙古商号林立,著名三大商号为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还有一系列小商号,他们主要经营砖茶、布匹、药材、日用百货,以及钱庄。
到后期,因为带清朝廷的懒惰和统治衰弱,晋商团体甚至还负责收税、票印业务,并经办驻蒙清方官府衙门的物资采办,最大商号大盛魁还包办代理蒙古诸王公向清廷纳贡、值班、引见的事项,所需费用一律以高利贷方式借给王公贵族。
清廷出于以商制夷的思想,对汉人来蒙贸易给予一定保护与鼓励,到乾隆二十四年,光是在库伦的旅蒙各类汉商已达一千多人,佼佼者大盛魁在整个蒙古地区的贸易额连年创新高,乾隆末年,只大盛魁一家商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