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 带清的以商制夷,兰芳,御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他们身上敲骨吸髓来维持这个畸形局面。
晋商以虚高价格将蒙古草原上不能生产但是又必须的日用百货赊销给众蒙古牧民,然后以之为本金,另行加收高额利息。
如此手段往往使牧民陷入难以偿还的困局,面对困局,牧民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被他们压低价格来购入牧民的牛羊马。
据说,在当地经营的商户以一块砖茶就可以换一张质地优良的羊皮,一匹二十来尺的粗布就可以换一头牛。
大盛魁从太原以三、五分银子进一口铁锅,在草原上能卖到一两多银子,二十文一个的木碗,在草原上要卖到六七钱银子一个。
晋商还擅长买空卖空,商号常常用一千两银子本金,可以做七八千甚至上万两银子的生意,没文化、没有商业头脑的牧民们被他们耍得团团转,往往是被买了还要帮他们数钱,觉得他们是大好人。
穷鬼的钱要赚,有钱人的钱也要赚,在这一点上,晋商是一视同仁。
蒙古王公可以用权势欺压他们,但是并不是说晋商就会被蒙古王公欺压的抬不起头。
对付蒙古王公,晋商集团也有一套办法。
蒙古王公按清时要求要轮流进京朝贡,沿途与驻京多有花费,走一趟花个几千两是起步消费,有的人甚至要花几万两。
这一点,德川幕府的参觐交代制度与带清制度是异曲同工,同样都是以此消耗王公财力,并拉动沿途商业需求,繁荣经济。
对于钱的事,王公们懒得操心,只管叫上晋商商号随行,帮他们垫付各种开销,并办理在京一切经济事项,期间他们什么都不管,任由晋商高额计息,只管开出印票。
这票据背面都印有“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死亡绝后,由旗公还”的狠毒话语,那叫一个老父亲放屁——爸气外露。
王公们也不管能不能还得起,也不管晋商借钱一年要收取三十六分的巨息——晋商借款每三年为一个还款周期,堪称超级高利贷。
他们只管快活,至于能不能还钱不要紧,大不了以后由部下牧民们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来偿还。
如果只是这一项倒还好,关键蒙古草原上的矛盾不单单是晋商和王公贵族、王公贵族和普通牧民之间的矛盾,还有一只铁拳——带清朝廷势力横贯其中,成为主要推手。
按照带清朝廷规定,除却由盟旗制度下中央直辖的六十一个旗之外,二百零一个外藩蒙古旗还要负担带清官员、差役、驻军开销,以及这些军政人员的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