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章,极限,司马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诗言浅而意深,表面上没有一个冷僻,稍通文墨都识得解得。但含意甚深,寥寥数语,就道出千古爱情与理智的矛盾冲突。
阎晓雅寻味一下,道:“梵行,就是出家奉佛之路,此事必须弃情绝欲,天下人人皆知。所以绝不可能多情。入山修道却又怕误了倾国倾城的美人。”
“作诗的人身处这种矛盾中一定极痛苦,我想作者必是一心皈依佛门而又舍不得心上人。所以他概叹世间竟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可以使他既不负我佛如来亦不负爱情。”
小辛道:“你解释得很好,这首情诗是第六代达赖喇嘛所作。他是西藏的‘法王’兼‘人王’大智慧而又神通。但以他这种人,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奇怪么?”(注:第六代达赖喇嘛成就极大。他二十一岁因与美女恋爱,被手下宰相──有野心的权臣──报告清廷。其时顺治之母当政,此事本与清朝无关,但既有报告不得不召令来京讯问。达赖活佛六世到清海时,忽然说他不想晋京。违抗朝廷旨令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但达赖活佛自有好办法,他设坛焚香拜佛行礼如仪,然后就打坐入定马上圆寂,离开这个五浊世界。由此可见达赖活佛的成就已达到来去自如全无阻碍境界。但请勿忘记达赖活佛六世这时才二十一岁而已。)
阎晓雅道:“实在想不到,达赖王法活佛也甩不开情字?”
小辛道:“矛盾挣扎是凡俗人必经历程,可能法王只是把此一最顽固之结指出,亦可能他有无上甚深妙法可以解结。谁知道呢?至少我不知道,你呢?”
阎晓雅道:“我也不知道。”
小辛道:“檀月大师呢?如果她有两全法,我就参谒她。”
阎晓雅道:“让我问问她,你等我么?”
小辛道:“不,我先走一步。告诉杜若松,人生并非分出强弱胜负那么简单……”
他头也不回地走了,矫健挺直修长的背影很快被草树遮没。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雷府的东跨院大部分有槐荫遮住午阳,所以阴凉而幽静。院落中还有数十盆栽,以及鱼池。池中游鱼可数,平添淡雅之趣。
连四永远不打开旁边的窗户,因为雷府虽然没有几个内眷,但有一个他最不愿见的人──绿野。所以他只坐在院落这边的窗下,远对一些盆栽花树,还有清冽池水和游鱼,便颇有悠闲意趣了。
但窗户不打开绝对不是办法,这一点连四知道。以绿野这野,就看那一天她忍耐不住而已。休说一窗之隔,就算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