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白孤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一章,[清朝]“格格”有礼,白孤生,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生不后悔?”
胤禛的酒量甚好,哪怕喝到了后半夜,漆黑的眼眸也只是越发清明,带着些酒后的凉意,他伸手摩挲着温凉的脖颈,像是在给他后悔的机会。
温凉轻笑了两声,清冷的嗓音带着懵懂的诱惑。胤禛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语调融合在一处。
他说,“你何时见我悔过?”
伴着夜色寂寥的冷意,如火一般的热情混杂着摇晃的节奏,像极了夜间乍放的昙花,美丽至极,又珍贵至极。
温凉不愿回想夜间的画面,但那是他睡得最沉的一夜。
……
八月底,刑部尚书启奏噶礼贪污,接连批判数条罪责,康熙帝没有在朝堂上立刻回复,而是压下不提。
九月,江南乡试结束,不久,江南巡抚张伯行密奏江南出现科举舞弊,副主考官赵晋受贿,阅卷官合伙作弊,主考官左必蕃知情不报。次日,康熙帝发现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江南学子涂抹考场字迹,又抬着财神爷游街,惹来万人围观。
张伯行、李煦皆是康熙帝信重的能臣,此事必定不是无中生有,康熙帝连派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同江南巡抚张伯行一起处理此事。
康熙帝震怒,被派去的官员自然是认真办事,不过十日便接连有消息传回。此事不仅是江南学子重视,就连京城内也屡屡提起此事。
胤禛因温凉一直盯着噶礼,对噶礼的情况也很是清楚。噶礼本来就有前例,又因着武仁那本无中生有的账本,倒是把目光锁定了此事,“先生以为,噶礼是否参与其中?”
温凉本是在外书房同胤禛商谈朝中的事情,突然听胤禛一问,停下毛笔来,“爷以为,区区几个主考官,若背后无人,敢在江南之地闹出这样的事情?”
胤禛轻笑道,“那可不定,财帛动人心。”
“当初某惦记噶礼,便是因为此人虽有能耐,然贪财过度,所到之处必定疯狂敛财,事后丢下一地问题。但因着没有确凿证据,屡屡被脱身。噶礼虽是两江总督,不过从他处下手撬开江南,也算是个得宜的着力点。不过那是当初,眼下爷备受瞩目,这江南的事情暂且还是不宜插手。”除非是康熙帝吩咐。
此前的情况同现在又不同,温凉尚且在江南的时候,京城中还不是如今的局面。眼下隐约有着胤禛一家独大的局势,胤禛便不能肆意妄动,盯着他的人可不少。
“若真的有噶礼参与,那可不容易处置。”胤禛若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