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章,无限异常调查官,宗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家属,齐齐都处于二三十岁的年纪,不仅年纪相仿,就连身上的穿着也出奇的一致,都是合身的西装。
作为民俗学学生,多亏了秦伟伟生动活泼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们不能只在教室里死读书,还要到田间地头,山野墓地中,去切身体会民俗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层面的体现表达。
因此,历届以来最优秀无敌的民俗学之光——他自封的,秦伟伟翻着白眼但因为没有说话而被祈行夜视为默认。祈行夜一向不会缩在教室里,而是向往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撒欢,尤为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和民俗学实习活动。
不论是殡仪馆还是墓地,抑或是深山老村,祈行夜都一一走过,深入其中,以参与者或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和人类。
他的热情甚至惊到了秦伟伟。
本来坏心想要捉弄学生,用实习的艰苦和难度劝退祈行夜,逼祈行夜承认自己不是民俗学之光的老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甚至差点撒手没,拽都拽不住。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祈行夜对殡仪馆也并不陌生,对这个被寻常人所忌讳的生命最终驿站,了解得不比李龟龟少。
也因此,他得以在此刻一眼看出眼前这个送葬队伍的古怪之处。
不仅是年轻,还有,他们太不“传统”了,没有丝毫的“迷信”。
没有香烛纸钱,手边更没有死者的遗像。
反而是不少人手里都拎着公文包,或是实验包,或是口袋里插着笔记本和笔。
一副随时准备记录和收集的架势。
祈行夜看到过类似的队伍。
在京大的实验室。
那些长期奔波于外勤和实验室之间的人们,他们就是这样的装扮。
甚至不需要凑近去检查皮包里的东西,祈行夜也知道那一定是瓶瓶罐罐的化学试剂,以及简易便携的测量仪器。
问题在于——为什么一支送葬的队伍,会以这副装备模样出现在殡仪馆?
祈行夜自认见过足够多的死者和死者家属,人生百态已经熟悉到可以平静应对的程度,但还是没有见过这种架势。
他丈二摸不着头脑。
沉吟片刻,本来还警惕着这些人的祈行夜,愉快决定果然还是要亲自检查才行。
祈行夜小心试探着向长椅上其中一人伸出手,在他眼前晃了晃,轻声试探着呼唤:“哥们儿?”
“兄弟?”
“还活着吗?”
“嘿,冥想打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