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6章 不敢相信,四合如意,云霓,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礼:“那就仰仗表弟了。”
……
杨家。
刘致手中是厚厚一摞的文书,谢大娘子从宝德寺回来之后,已经送来五份文书,等到商贾选好地方,谢大娘子就会命工匠前去修葺石炭窑,也会有老工匠帮衬烧制泥炉。
这些工钱都由商贾来付,等到陶窑开始烧制泥炉之后,每年就要收取一百贯银钱和一成利。
真是大买卖。
泥炉卖的那么好,一成利要有多少银钱?
单是签了文书之后先交五百文定钱,加起来就已经不少了。
十家就是五千文,这还什么都没做呢。
而且,聚在杨家院子里的商贾可不止十人,还有更多人赶过来询问情形。
杨家瓷器铺子卖出的瓷器和佛瓷也有不少钱,谢大娘子果然是个会做买卖的。
“刘讼师,又有文书拿过来了。”
杨小山拿来两份文书放在刘致面前,还贴心地道:“不然让小厮回家中知会一声,今晚您可能要歇在这边了。”
刘致惊讶:“还有许多人?”
杨小山笑道:“永安坊都进不来马车了,这还只是第一日,不过大娘子说了,也不会一直这么多人,三日就差不多了。”
泥炉名声不小,不过也就是北边附近的州、府,要散到更远的地方还需时日。
这就够忙的了。
要建新窑,那之前招来的工匠和雇工就有了活计,之前刘致还担忧,那么多人,谢大娘子无处安置,现在看来他也是白白操心这些。
杨小山看向刘致:“刘讼师,我觉得……你也该多找几个人手帮忙。”现在除了诉状,还要摆弄这些文书,靠刘致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
刘致点头:“本以为暂时不接其他诉状,一心一意为谢大娘子的乡会做事,就能忙得过来,现在发现还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好在他之前就看好了几个人,明日就带在身边。
几个月前,他还经常闲在铺子中,遇到谢大娘子之后,他就开始忙碌起来,现在他铺子的人手都已经不够用了。
刘致不由地感叹人生际遇,多亏当日他来到了杨家。
……
杨氏祖宅忙碌之时,有两个人走进了永安坊。
年轻的那个二十多岁,是从江南书院回到大名府的杨程,另一个是十五岁的杨申。
杨程接到信函知晓父亲、母亲都进了大牢,匆匆忙忙就往家中赶,奈何路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