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狗官,小富则安,青铜穗,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沙湾米铺多如牛毛,可米都在人家手上囤着,他们就等着冬春之际,哄抬米价,从中赚上大笔的银子,又怎麽可能随意卖出来?
「就算卖出来,连陈米的价格都比新粮刚出来的时候高出三四倍不止。一日三餐都要进食,我们做工的那点钱,哪里够糊口的?」
打开了话匣子,其馀几个人也争先恐后附和起来。
陆珈抿紧双唇。
一旁谢谊道:「就算买不到米,你们也可以种点杂粮过活。我们沙湾产红薯,芋头,高粱也能种活,你们如何不种这些?」
几个人苦笑:「小哥儿哪知我们的苦处?要种杂粮,要麽就是有地,要麽只能去山头上开荒。可咱们要是有地,又何至于出去做工?
「若是开荒,咱们这片到处都是竹子,到了春天笋子见风就长,十天半月就窜的老高。而且地面以下竹根密密麻麻,根本就没法种庄稼,铲也铲不尽,铲完了到了来年也疯长。
「土坳里是能种些红署,芋头,终归种出来的也有限,冬春夏两三个季度,得多少红薯芋头才能填饱肚子啊!」
陆珈望着跪地抹泪的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在沙湾码头住了十年之久,竟然并不了解这个地方。
都说潭州一带水土丰饶,除去旱涝天灾,不可能会有饥荒发生,而眼前的石潭镇,稻田里禾苗碧绿,蜿蜒数十里,也有力的说明了本地粮食供应力是十足的。
可是面前哭诉的人,不只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老天爷没给饥荒,这些唯利是图的粮商们,竟然也人为造出了一场饥荒来!
她问道:「这样的情形,持续多久了?」
「近年来年年如是。从前码头不如这般红火的时候还好些,虽说不富,却也不至于饿肚子。这七八年就渐渐地吃不上饭了。今年通货门的船只大部分来了沙湾,大夥都盼着会好些,谁知比起往年来还更不如!往年怎麽说也要到暑夏之时才短缺,缺也不过两三个月。今年倒好,二三月时米价就疯涨了!」
陆珈只知通货门的船泊来沙湾,这对沙湾是个绝好的事情,没想到却反而带苦了百姓。
沈轻舟道:「你们谁带路,上你们家看看。」
几个人便爬起来,前往引路。
天黑不久的村子里,除了几座一看就是富户的大院子,其馀皆是黑灯瞎火一片。
沈轻舟他们三个都擦亮了火摺子,好歹能加快脚步了。到了村子最深处,便是一个山坳中,几座歪歪斜斜的盖着茅草的砖房显露在眼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