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章
邈邈一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第 1 章,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邈邈一黍,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少不惧日晒,大大咧咧的半躺在炕上,在消化完原身的记忆后,终于关心这本书的内容了。
“这是本什么书?咱们仨,不,应该说原来这一家三口在书里是什么角色?”
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的林年年也打起精神,看向妈妈。
怎么说呢,林二太太尽可能简洁的表达:“这是本重生年代文,女主重生回到刚结婚那年,借助记忆弥补前世的遗憾,过上比上一世更好的生活。”
“至于咱们,算是书里的对照组吧。”
说起这个,林二太太便不得不介绍角色之间的关系了。
“重生的女主不是旁人,是顾青,我们俩现在的大嫂,年年的大伯母。”
她们一家三口穿成了女主角的小叔子、妯娌和侄女,书中女主一家的对照组。
林二少就算没看过这本书,听见‘对照组’这三个字也大概能明白他们在书里是什么角色。
从原身的记忆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原身从小品学兼优,如果不是知青下乡政策,就算考不了大学,也可以参加工厂的招工考试。
但命运弄人,原身高一还没上完,就不得不下乡做了知青,离开京市,来到将近两千公里外的小兴安岭。
反观原身的大哥大嫂就很幸运,大哥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和中专,作为面包厂职工子弟参加入职考试,成为面包厂的工人,大嫂在嫁进来后就顶了婆婆的班。
夫妻双职工,相比原身夫妻俩可幸运多了。
原身是不得不下乡,可原身的老婆是独生女,原本是可以不用下乡的,但千里奔竹马,也做了一名知青,两个人在小兴安岭结婚,也在这里生下女儿。
现在已经是八零年了,像原身夫妻俩这样的知青,即便城里没有单位接收,也被允许回城了,原身一家三口已经收拾好了行李,连明天的火车票都买好了,也算是熬出了头。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穿来了,对两个家庭来说都极为不幸。
“书我只看了几十章,看到和我同名同姓的女配回城,就没再继续看下去。”林二太太解释原因,“站在女配的角度看,实在是太憋气了,我就没看下去。”
本来也是冲着女配的名字才翻开这本书的,站在女主的角度这是本爽文,但如果以女配的视角看,这就是本满是苦难的严肃文学了。
七年知青生活,每到冬天手上是又疼又痒的冻疮,生孩子的时候大雪封山,月子里挨冻又没吃好,孩子刚满月就没有奶水,原身的丈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