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1章,天下,梦溪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观察员派遣到这儿,完成在东方传教的使命,可是他们不肯改变生活习惯,还要求信徒学习葡萄牙语,这使得这里的人们迟迟无法理解,也不肯接受上帝的恩赐。
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一名忠于上帝的子民来说,即便他说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生活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也需要去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对方接受我们,从而接受上帝。因此我很认真地学习了明国的语言,并在我到达远东的第三年,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可以真正进入这个神秘的国度。
之前我曾经以为,明国没有开辟海上航线,他们的皇帝对于这件事情也毫无兴趣,长久的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如同之前欧洲大陆上那漫长的黑暗岁月一样。但很快我发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明国子民并没有想象之中那样古板,他们不仅乐于接受外来事物,而且他们本身也并不无知。我所认识的一个东方人,哦,姑且称之为赵吧,他的见识之广,甚至超越了欧洲一些国家的皇帝。——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上帝派我到这里来,果然有他的用意,在我有生之年,必将尽我所能,完成上帝赋予的责任。
亲爱的朋友,希望你在读到这封信之后,也能尽快动身,我期待与你的会面。
愿上帝与你同在。
无论范礼安打算如何在中国展开他的传教生涯,九月初,他们从长乐回程,一路走走停停,到了九月中旬,才终于抵达北京。
朱翊钧也终于等来他日夜想念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顺便回答上章有人提出来的几个问题。
1、传教士与中国人的语言沟通。他们会中文,而且要jīng通,起码沟通是没有问题的,范礼安就是第一个提倡要尊重中国习俗,在中国传教要说中国话的人,在他之后的罗明坚和利玛窦都继承了他的路线。有朋友说让赵肃秀英语,其实英语在那个时代是没用的,英语专业八级也没用,因为当时英国还没称霸世界,英语也不是流行语。当时通行的语言是拉丁语,包括什么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都是拉丁语系的衍生。
2、意大利等国家的称呼问题,当时意大利是叫意大里亚,非洲叫利未亚洲,美洲叫亚墨利加洲,但是我要是也把这些写进去,就容易让大家看得很糊涂,所以意大利、葡萄牙之类的,就还是用现在的称呼,没有改变。就像清朝满语的称呼,皇阿玛、皇额娘其实应该叫汗阿玛、汗额聂,但这样的话就会很古怪,不符合我们的习惯。这毕竟是小说,肯定不会严谨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