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沐清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无二无别/你是我无二无别/小小的太阳,沐清雨,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老式桌椅,都是农村的真实写照。窗上贴的剪纸和小院中那片绿油油的菜地,成了这个贫瘠家庭唯一的生机。
余之遇眼睛泛潮,有点能体会肖子校初到苗家来时的心情了。
肖子校还要去趟村里的杜家。杜家有一对年龄相差两岁的儿女,姐姐去年秋天就到了适学的年龄,可杜家夫妇不肯让她上学。村长和李校长相继来劝过,都是无功而返。
作为贫困村,没钱上学几乎是家家户户共同的难题。除此之外,杜家女主人的腿脚还不利索。把女儿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在夫妻俩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杜青山作为一家之主,实在蛮不讲理,肖子校才开了个头他便就火了:“穷成这样上什么学?上学不用钱吗?我们又没人资助。不如再大点去外面打工,挣得是不多,也不至于饿肚子。我不也一天书没念过,还不照样过生活。一个丫头片子,不趁她没嫁人前伺候伺候妈,还有尽孝的机会吗?我让她上学,学啥不得带去婆家啊。老话不也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吗?”
因为做记者,余之遇有幸记录过很多朴实动人的故事,也见证过太多凄惨沉痛的魔幻现实。但她始终相信,再多的恶,都抵消不了生命原初的本能的善。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也不仅仅只有杜青山有。和愚孝啃老一样,这种原生家庭的悲哀依然存在于这个新时代,彻底消除掉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的努力。
杜青山的理直气壮,却让余之遇忍无可忍,她没给肖子校讲道理的机会,语带机锋地说:“你把生活过成什么样,自己心里没数吗?打工?她才多大?国家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你没读过书不懂法,当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无知吗?还女子无才便是德,别在那断章取义了!那句俗语出自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原文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知道什么是‘此语殊为未确’吗?所谓‘此语殊为未确’是说,‘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以后别拿这话说事,丢人现眼。”
无论是口条,还是知识储备,杜青山远比不了余之遇,想截断她都不能。他被一个小姑娘教训,气得脸红脖子粗。
肖子校第一次见余之遇和人吵架,那么长一大段话,她草稿没打,语速还快得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也是让人佩服。尤其杜家他来过不止一次,道理统统讲过,却全都对牛弹了琴,现下有个人能当头骂杜青山一顿,倒挺解气。
却不能让她在自己眼前吃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