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轮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回:权贵执宰大贪腐 方腊扬起大红巾,宋帝心事有谁知,还在轮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神霄宫使。历任护国、镇柬、河东三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至此,宋帝赵佶任命他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调任淮南节度使。
梁师成其实不会写文章,但是却高自标榜,说自己是苏轼的弟子。当时传说苏轼被贬斥远谪之时,将家中侍婢送与梁氏友人,结果不到怀胎月数就生下了梁师成。梁师成也自称“苏轼出子”、“苏氏遗体”,这一点也未遭到苏家的否认。据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甚至对家中账房说:“凡小苏(苏轼第三子苏过)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
当时苏轼被列入元佑党人,因此天下禁止背诵流传苏轼的文章,凡是苏轼的书法在人间者也都销毁了。梁师成于是哭诉于皇帝说:“先臣苏轼有何罪呢?”宋帝赵佶本身就特别崇尚文艺大咖,因此就不再禁止了。加之社会上人们对苏轼文章诗词非常欣赏,因此,从此之后苏轼的文章才在社会上再次流传开来。
有了苏门之后的高贵血统,加之皇帝的宠爱,梁师成从一个“吆鸡、打狗、关后门”的仆从摇身一变成为了儒林领袖。他到处以翰墨为己任,把四方名士,必招致于门下;把借着苏轼的名声搜集来的书画卷轴放置在门外面,邀请宾客参观赋诗,看看谁的赋诗最切近书画的宗旨,合他意的就向皇上推荐;已经当官了的执政、侍从等人,可以直接提拔重用。
即便是同样为皇帝宠臣、大宋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由通议大夫超晋八阶任命为特进、少宰(右宰相)的王黼(fǔ)也把他当做父亲那样对待,称为“恩府先生”。即便是贵为宰相、鲁国公的蔡京父子也巴结奉承他。天下京城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隐相”,他所领导的职局职位,多达几百个。
在这些贪官污吏的共同勾结下,朝廷上下乌烟瘴气,朝纲紊乱,大祸眼看就要降临了。
即便这样,蔡京、王黼、梁师成等人还经常对宋帝赵佶说:“现今国家钱币多达五千万缗,常言说‘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朝廷这么有钱,就应该大力营造和平安详的气象。”于是朝廷决定“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
为了大兴土木,朝廷就提拔重用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开凿大伾三山,建天成、圣功二桥,大兴土木徭役,服劳役者不下四十万人;王黼、梁师成等人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恩宠,就让童贯等五人上奏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已经与大宋的辉煌盛世不相称了。于是又修建了更加华丽的艮岳和延福宫,到处搜刮奇花异草、怪石珠宝组成花石纲运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