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轮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二回:朝廷彷徨无所往 胡寅上奏中时弊,宋帝心事有谁知,还在轮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分两头,事归一面。
却说杜充一听大家都准备逃跑,却只留下他坚守建康,非常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只能闷闷不乐、消极怠政。
杜充心想,在前年(建炎元年1127年)时,金国第二次攻打开封前夕,皇上带领朝廷大臣都逃跑了,只留下我杜充为天章阁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抵抗敌人。要不是我当机立断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阻挡、延缓身后的金兵的话,你们都没有性命了。虽然那次决河致使当地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致使当时最为富饶繁华的两淮地区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但也确实延缓了金军的追击速度啊,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在去年(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我又代替宗泽为东京开封府留守。由于各个人的策略不同,我改变了宗泽的一些政策,你们就讽刺我说“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这次又要我来镇守建康呢?
因此,虽然杜充已经获得提拔,任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宰相地位了,他仍然以自己患有中风疾病,推辞不愿去赴任。
宋帝赵构何等聪明,他知道杜充心怀不满,况且因为杜充长久都在掌握留守军队,手下将领也很多,因此就准备再授给他以兵柄。这样,朝廷就把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颐浩提拔为左仆射,同知枢密院事杜充任右仆射(即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并同平章事兼御营使,镇守建康。朝廷的任命制书下来四个月后,杜充才闷闷不乐地去赴任了。
起居郎胡寅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对朝廷权贵的做派十分不满。他就上疏说:“我为陛下筹画七个办法作为中兴之术:
其一是罢和议而修战略。这是因为之所以可讲和的,是因为双方两地用兵,势力相对,势均力敌,利害相当的原因,而不是强弱盛衰不相等所能形成的。朝廷议和这种说法,最初是由耿南仲提出的,而耿南仲依靠着李邦彦,他们都是谐谑小人,不知远虑,分明植党,只是希望自己获得利益。主张战伐的人,只有李纲、种师道两人而已。机会一去,国论纷然,中部地区镇守河东的军队,必然会被金人陷没,这样议和派人物就找到了议和的理由。二帝已经被敌人掳掠而远去,宗族全部被迁徙,中原生灵涂炭,至今更加严重了。假若可以议和的话,那么渊圣皇帝怎么还不放回来呢?我们屡次又被他们攻打以至祸败,而陛下卑词厚礼,避地称臣,他们应当稍微缓师不要进攻啊,怎么这样许多年竟然没有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