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轮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回:志大才疏惹祸端 吕祉无能乱三军,宋帝心事有谁知,还在轮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恢是西汉将领,累任大行令,一直反对向匈奴和亲,御史大夫韩安国则极力主张与匈奴和亲。当时朝臣大多数附和韩安国,于是汉武帝同意和亲。
公元前133夏天,雁门马邑豪民聂翁壹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进言,说是可以利用匈奴刚与汉朝修好,信任边民这一点来引诱匈奴大单于前来汉地马邑城(今山西朔县),也就是着名的马邑之谋:
由聂翁壹逃进匈奴做间谍,对单于说自己能斩杀马邑官吏,献城投降。匈奴单于贪图财物,信以为真。聂翁壹返回汉地后斩杀了几个死罪囚徒,把他们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上,告诉单于的使者说马邑的高级官吏已经死了,可以发兵。匈奴单于果然统率十多万骑兵,入侵武州塞(今山西左云)。
汉武帝派出五位将军连同车骑步共三十万在马邑设伏。这五位将军分别是卫尉李广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将军以及御史大夫韩安国护军将军。各位将军都隶属韩安国统一指挥,约定在单于进入马邑时纵兵出击。其中韩安国、李广、公孙贺担任主力,率领27万人作为攻击匈奴主力的部队,王恢、李息二部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主要攻击匈奴后勤部队。
匈奴单于一路抢劫到马邑一百里外,看见牛羊遍地,却不见一个人,就起了疑心。于是攻打汉军卫所,捉到武州尉史(一说是雁门尉史),问出了伏兵实情,引兵北还逃去。
但是如果王恢攻击匈奴辎重部队的话,那么匈奴主力就会从后面冲出来包围自己,王恢当时只有3万人,而匈奴主力则有10万人,万一匈奴合兵一处,自己肯定抵挡不了,就没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这场大规模的伏击战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夭折了。汉武帝以为王恢首发启动战争却临阵畏缩,因此将王恢下狱,廷尉因为王恢畏敌观望而判处他死刑。虽然王恢辨说自己是想保存汉朝三万精兵,并且贿赂丞相田蚡一万斤黄金通过太后求情,汉武帝依然不肯饶他,说单于虽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击匈奴后勤部队,还是可以有所斩获,以慰将士之心。于是王恢被迫自杀。
李纲看到一些投降派大臣想借刀杀人,就赶紧上奏说:“臣私下听说张浚要求辞去宰相职务,甚至一些小人援引汉武帝诛杀王恢的事例作为对比。臣恐怕以后智谋之士卷舌而不敢谈兵,忠义之士扼腕而无所发愤,将士解体而不再用命,州郡守臣望风而无坚城,陛下将与谁共立国呢?张浚措置失当,诚为有罪,然其区区徇国之心,自然有可以原谅的地方。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