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玉米种子市场的暗流
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章 玉米种子市场的暗流,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野生的冰糖葫芦,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通往田间的土路上泥泞不堪,路上的泥水有的地方有一尺多深。
等到了田间,她脸上被拖拉机轮子甩得都是泥水,下了拖拉机走了不到20米路,每个人鞋上沾的泥足足有两三斤重。
而调查的结果也很沉重,「高产」玉米减产96%,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绝收!
不只是这68户农民,更多的村户被牵扯了进来。
最后甚至惊动了国家总局。
她很清楚的记得当时的「高产」玉米宣传的产量也不过1吨!
眼前的天玉1号怎麽可能是真的!
她急忙冲大爷说道:「大爷,这宣传伱也敢信???」
还没等老大爷回答,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就抢先说道:「不太信,就是价格太贵了,但还是想种点试试,给我也来两包这个,我回去试试效果。」
徐小雪一时呆住了,不太信,又贵,你还买,这是什麽逻辑?
老大爷这时也说道:「我去年就试过了,想达到宣传的产量很难,但产量确实很高。」
「有多高?」
「哼哼,你试了就知道了,我四个子女,一大家子二十多亩地,今年准备全部种这个。」
徐小雪讶然,她甚至看到中年妇女也有跃跃欲试的模样。
真不是虚假宣传吗?
在她的印象里,玉米能亩产800公斤以上,也只有东北丶西北某些高产田里能达到。
何况是1500公斤,这都快直接翻倍了?
这老大爷怕不是拖吧!
她又在店里呆了一会儿,发现买天玉1号的还真不少。
有些是看了电视上的宣传来的,也有的是去年就试种,尝试过后来复购的。
至少不是坑农的假种子!
徐小雪心里有了判断,但这产量也未免太惊人了。
又呆了会儿,她有了更多的发现。
门市里蔬菜丶玉米丶大豆丶花生等各类种子繁多,新品种普遍要贵上一倍。
但农民却很愿意尝试新品种,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新品种卖得也比较好。
农民的求新心理也很重啊!
在县里种子公司的门市随机采访了几家,
徐小雪跟着又去了乡下,种子公司在乡镇上设了很多代销点。
路上她还碰到了两辆种子公司的下乡服务车,在各乡镇集贸市场丶村间巡回流动。
据说,春耕期间每天不间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