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
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章 谁动了它们的基因,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野生的冰糖葫芦,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与近期发生在各地的动物异常现象有直接关联。
大老鼠绝迹;
母猪丶羊等产子减少,流产丶死胎等现象增多;
猪丶狗也经常出现肝肾腹水。
而所有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动物,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吃过同一种玉米--天玉1号。
案列看起来也十分的详实,
在鲁省某村,有养猪户以前母猪一窝最多能生16只,从来没有低过10只,但这两年生的小猪没有上过10只,有时只有六七只;
还有狗贩子说现在剖开狗肚子总会有很多水;
还有300多户人的村庄里,大老鼠几乎绝迹,只能一些看上去还不会分辨方向的小老鼠。
动物的种种异常让人不安。
天敌变多丶玉米发霉丶生态污染,当种种可能都被一一否定,
唯一能与所有动物异常联系在一起的线索只剩下这些动物吃过的食物——天玉1号。
随后又是一段针对转基因的分析,引经据典,国外的一些报导也搬了进来。
甚至还有专家在背后站台,「暂时虽不能完全肯定天玉1号是转基因玉米,但从种种迹象看,很难不引人怀疑。」
而除了这些外,报导还讲述了天玉1号的扩张速度。
「难以抵挡的扩张!」
天玉1号的种子推销员就像一夜间从土里钻出来一样,他们走村串户,一茬一茬的到农户家里推销。
这些推销员多是本乡村的。
天玉1号的亩产能达到2000斤,普通玉米田只有1000-1200斤,与之相去甚远。
当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馀的农户都在观望,而当玉米增产的传说成为一个现实时,观望立即变成了行动。
在鲁省某村,高峰时出现过几十户农户排队买种子的景象。
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当种子推销员成了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他们走村串户,不遗馀力的推销,在农村形成滚雪球效应。
村民也时常议论一些暴富神话,「镇上某某代理种子一年就挣了一百多万。」
看到这里,郭阳笑了笑,「天禾的营销工作做得很扎实啊!」
瞿阳却笑不出来。
郭阳又看了会儿,才将报导看完,后续主要讲了天玉1号扩张带来的风险。
「文章写的不错,但那些案列应该是凭空捏造的,应该是竞争对手出招了,就不知道是哪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