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种质资源库
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种质资源库,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野生的冰糖葫芦,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阳很期待那一天。
有种子商店,他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挖掘出一枚种子的优势基因。
先是取了冷库里的种子,但还不能立即拿出来,从低温到常温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又到常温库里取了种。
随后郭阳便和毕强一边探讨天禾的育种体系,一边等待种子从休眠中恢复。
因为郭阳一直把天禾科学院和实验室当成是育种的幌子,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怎麽管。
导致体系是有了,钱也没少,但一直是千疮百孔的状态。
毕强也才接手两三个月。
就想着从种质资源库入手,建设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基地,在表现型性状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鉴定。
然后对功能基因进行深度挖掘。
尤其是嘉禾一直热衷于的耐寒丶耐旱丶耐盐等优特异种基因,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育种转化,培育具有优质和高附加值,适应轻简化和宜机化生产,商业价值突出的农作物新品种。
有商业贡献后,再进一步建设攻克新一代杂种优势利用丶多基因高效精准编辑丶复合诱变丶育种晶片和基因分型丶全基因组选择等育种关键核心技术。
最终构建完成嘉禾的现代生物育种体系。
毕强笑着说:「这是一份长期的事业,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完成也值得。」
郭阳听着毕强的规划,逻辑和思路都很清晰。
但真要完成,就和种子采集过程中充满风险一样,随时可能会被有毒的树枝挂伤,疼的人撕心裂肺。
毕强的眼神坚定,充满斗志。
郭阳也由衷为其找到新的目标感到高兴,呆在实验室总归要安全些。
种子采集员的足迹遍布各地。
从沙漠戈壁到热带雨林丶从世界屋脊到三江平原……
为此丢掉生命的先驱很多很多。
所以,郭阳同样和毕强提了完善人才队伍体系和保障激励机制。
培育出来的优异种子,公司不论是转让,还是自行开发,育种团队都能获得一次性或者终生奖励。
到晚间时,郭阳取了种子,准备回去,搂了搂毕强的肩膀。
「也许不用一辈子,二十年也用不了,只要你在,嘉禾对育种研发的投入只会多,不会少。」
郭阳再度回头,「也许几年后,嘉禾的研发投入也能达到甚至超过跨国种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