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久旱逢甘霖
野生的冰糖葫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1章 久旱逢甘霖,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野生的冰糖葫芦,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苦难言。
「有这座大山压着,今年股价还是难有起色。」
「想套现都没辙。」
「业绩,业绩,还是要业绩,此前的品种落后太多,只能看今年登海10号的效果了。」
今年玉米种子销售已成定局,天禾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
只是除了天禾,没人清楚天玉1号的实际播种面积。
但自家业绩惨澹,其它种企的玉米业务也不景气,郑单958更是不要命似的打价格战。
只有天玉1号能给人这麽大的压力。
有媒体推测天玉1号的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
但李灯海推测,至少达到了1.5亿亩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它人喘不过气。
好在今年要过了。
与登海不同,隆平高科从去年涉足玉米种业,引入了利马格兰,推出了利合16。
再加上在杂交水稻上的领先优势,隆平高科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看好。
在06~07年这波趋势中,隆平高科的股价从6元附近,直接翻倍来到了18~20元的区间。
总裁刘石可谓是春风得意。
「利合16的大田表现很好,明年将为隆平高科带来丰厚的利润。」
「大丈夫郁郁岂能久居人下,他日我必取而代之!」
…
「嘉禾粮油最近的粮食贸易量有点大啊?」
「没违反规定吧,领导。」
接到粮食局聂局的电话,郭阳也有点意外,他还以为农业部领导会来称赞一番嘉禾在抗旱里的表现呢!
「手续倒是合规的,只是嘉禾怎麽突然量这麽大?」
「和AIG达成了一些合作,另外,这不是开始进入收获季了吗?也是想回笼资金,购买新粮。」
今年的玉米市场可谓备受关注。
一些新建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陆续投产,原有的大型玉米加工厂也都纷纷扩建。
一批大项目上马,使得玉米加工能力极速提升。
黑省和吉省的年加工能力都直奔千万吨大关。
食粮丶饲料丶淀粉,以及新近崛起的燃料乙醇,使得国内加工玉米的消耗极速提升。
1至7月,玉米出口400多万吨,同比增长了八九成。
如果是以往,即使是偏丰年景,贸易方向也早就变成了「控制出口,鼓励进口」,限制出口配额的发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