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0章战前准备,远东军火商,懵懂的少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从日本国内运来了大口径重炮。所以为了抵消到日军的火炮优势。在防御工事的修筑上,张树声选择以暗堡为主,明堡为辅。同时设置大量的机枪、迫击炮预设阵地,并用交通壕链接。而且在主阵地后方,还设置了多道防线,一方面防止一点突破全线崩溃,另外在战术上,也有极大作用,考虑到日军进攻都是炮兵轰击过后步兵突击,所以为了减少日本炮兵对部队的伤害,在日军开始进攻时。主阵地只留下部分警戒部队,主力部队则在二线待命,然后在炮击过后,再进入阵地作战。
在轻武器配备方面,张平通过实战检验得知,在没有坚固的城墙工事的保护下,重机枪组因为自身重量较大,所以机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一旦被发现,八成要被敲掉,所以张平建议重机枪部队要分散开,单独组成一个个火力点,这些活力点不要同时进行射击。以此来提高支援火力的生存能力。
在炮兵方面,北洋新军的火炮和日军相比是各有千秋,北洋火炮速速快,精准度高但是口径却没有日军的大,所以一旦双方对轰,搞不好会被日军压制。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张树声将北洋的75毫米野战炮分别布置在2种地方,一种是高山上,利用高度优势来提高火炮的射程,在远距离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打击。另一种则是布置在加固掩体中,在对前线提供火力援助的同时,还可以保障自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为了增强火力密度,李光宗还特意下令北洋境内各兵工厂全部进入战时状态,加班加点的生产火炮,然后第一时间通过战舰运送到战场上来。
从总体布置上来讲,平壤的整个防御体系强调的是有多层防线构成纵身,大量设置反斜面阵地,侧打、倒打阵地。大量布置雷区。组成了由重机枪和迫击炮为主的火力网。同时多层防线的设置使得整个防御体系有足够的纵身,有效防止了一点被突破全线溃退的局面。同时为了保证后路的安全以及随时支援前线,张树声还留下了一定数量的预备队。
在确定好了防御工事与火力布置之后,对于此次参战的主体“军队士兵”,李光宗也没有忘记。此刻驻守在平壤的8万清军中,北洋新军只有不到5万。剩下的则是依克唐阿的奉军和朝鲜军队,这些士兵打顺风仗还可以,但如果让他们驻守防线,一旦伤亡过大,或者战局不利。很有可能就会士气低迷引发叛逃,严重的可能造成全线崩溃。
于是在李光宗的建议下,张树声直接搞出了”大清“版的纵深防御,除了前哨外,在主阵地后方设置了第二甚至是第三道防线,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