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实力的差距,远东军火商,懵懂的少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可投入战斗。
如此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素质过硬配合熟练的机枪组参与其中的话,机枪根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全部的威力。
而反观俄国陆军!
这些以农奴为主的士兵在军官的皮鞭和呵斥下才勉强将手中为数不多的马克辛机枪组装完成,他们根本没有时间调试,就被迫在指挥官的威逼下开始射击。
同时再加上日常保养方面的问题,标尺的磨损和没有校正的瞄准基线都足以对机枪的精度构成致命影响!
如同飞蝗般的子弹从枪口射出但是这些子弹到地能打到哪里根本就没人知道。除了徒增声势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更倒霉的是,因为日常保养问题,这些娇贵的武器在长时间的射击后回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射击不到十几分钟后就哑火的事情屡见不鲜!
如果说对武器的使用和保养决定了一支部队的硬件强弱。那么在战术的安排上则突出了一支部队的软实力!
北洋陆军并不是只能待在防御严密的堑壕体系中才能作战,与以往过分强调火力的线性战线不同,北洋的防线更加强调纵深和相互之间的掩护。所有的班组以自动火器为核心展开。形成一个个互相支援的火力点,而轻型迫击炮则位于阵地后部用于提供火力支援,专门用于攻击对方的机枪组等高价值目标。
而俄国人虽然已经注意了火力支援与步兵之间的协调,但是与北洋相比依然是粗糙了不少。
步兵冲锋依然是一排排的密集冲锋。虽然俄国人也懂得将轻炮前置支援步兵进攻,但是这种支援却显得毫无章法,重武器小队的前进也显得更加凌乱,往往步兵需要支援的时候,重武器小组还正在架设,或者干脆还在运动。而当支援组准备支援的时候,却发现刚才还喷吐着致命火舌的火力点已经偃旗息鼓或者干脆转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