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少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2章准备登基,远东军火商,懵懂的少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大连返回京师已经是1月下旬了,随着距离李光宗登基日期的越来越近,古老的京城也进入了一片欢庆之中。
来自各地的政府官员和军方高层都将在2月初或者2月中赶到北京,参与李光宗的登基典礼。
在李光宗的要求之下,登基典礼被尽可能的简化了,只有天坛祭天仪式,以及对后宫和百官的封赏。
到了晚上的时候,将在皇宫新华宫举办晚宴。
目前确定参加登基典礼的人,除了政府高官和军方将领之外,还有着社会各界的代表,军队士兵的代表,伤残士兵的代表,外国驻华使馆人员,以及其他的社会各界人士。
当然,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参观祭天仪式,但后面的两个程序他们则无缘参与了。
另外,德国亲王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亲王也将再次访问中国并参见李光宗的登基典礼,估计是为了继续深化德国和中国的关系。
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南海海战击败了英国海军之后,德国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与中国这个远东的潜在盟友了。
早在1882年的时候,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已经签署了同盟条约,形成了欧洲的同盟。
不过,他们面对的敌人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三国同盟中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又实在没有多大的战斗力,这使得德国不得不寻求更为强大的盟友来为自己分担压力。
而中国的快速崛起,无疑给了德国一个更好的选择。这一次,海因里希亲王来访,很有可能是想要旧事重提。(在李光宗继位北洋大帅时,海因里希亲王便访问北洋并提出了同盟的要求,不过当时李光宗以担心引起英国警觉为理由,拒绝了他。)
返回京师之后,李光宗就待在了北京,因为登基时间的临近,有太多需要忙碌的地方了。
……
1月20日,李光宗参加了内阁会议,这也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此次的讨论议题,除了李光宗登基典礼的一切事务之外,还有对未来几年的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
尽管,李光宗一再要求登基典礼一切从简,但内阁方面显然也有自己的考虑,虽然要节俭但也不能弄的太寒酸吧!那岂不是会被外人小瞧。
至于国号,内阁分别拟定了“燕”和“齐”这两个封号分别对应了直隶和山东,同时这两地也是北洋的龙兴之地。
不过,李光宗否决了他们的提议,直接决定就用“中华”二字,史书上称“中华帝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