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锡兰和苏伊士,大明不革命,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参政全部降了一级,实际上就是连升两级。
佐贰官直接调到异地去做主官,这是以往只有宠臣才有的待遇。
南方原本正四品的知府,有机会直接到海外或者东北当布政使,只看品级是连升两级,实际效果是四级。
这是因为迭了一个海外的福利,直接大发利市了。
三司衙门下属的参政丶参议也都发了一大批,大量的南方官员被调到了北方和外地。
朱简烜基本没有直接干涉这个选人过程,因为本来就不熟悉这些人谁是谁。
新组建的吏部衙门官员,也不知道这些人具体是什麽情况。
只能根据以往的考核数据,结合官员的籍贯和来筛选,实际上有种随机选人升值的感觉。
姚鼐为首的内阁成员,带着新吏部的官员,来请示一下朱简烜的意见。
朱简烜还真的给了他们一个筛选要求:
「到北方和海外的新三司衙门当官的人,以及全天下所有的新官吏,本人和家庭都不得拥有任何工厂和商行的股份。
「南方原有的官员,已经拥有工厂和商行股份的,未来也不得直接参与经营,股份转卖出去之前只平调,不晋升。」
崇祯朝以前的时候,大明朝廷的官员是不得经商的,因为商人的户籍直接没有办法当官。
但是很多官员会暗中持股,通过家人或者仆人持股分红。
崇祯朝以后,给了工匠和商人科举的机会,实际上放开了对官员经商的限制。
以至于朝廷上逐渐出现了很多商人身份的官僚。
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官僚也越来越多,到了最近这几年,已经开始能够影响朝政了。
朱简烜趁着中央朝廷重组,趁着地方经济危机的机会,把这个口子再次卡死。
姚鼐和吏部的官员是也没有任何意见,他们本来就不是商人,吴国的官僚全部都是职业官僚,都是与商人无关的。
他们也都完全站在朱简烜这一侧,同时也真的觉得官员就不该经商,拉低官员的形象和地位。
两人听了朱简烜的吩咐之后,马上就按照要求去办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明朝廷最关键的机构,内阁的手续最先办完。
段玉裁拿到了内阁大学士的正式任命,同时还有大明皇帝和皇太子安排的全权外交特使身份。
然后选了个吉利日期,带上大明皇帝和皇太子的书信,大明朝廷的正式文书,前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