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大明不革命,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农民丶地主丶地方衙门丶中央朝廷丶皇帝这些人分的。
有直接交粮食的比例税,丝绸等手工艺品的实物税,以及折算成银子之后的碎银,还可能有各种劳役和摊派。
也就是说是非常复杂的。
日本地方是高度封建化的。
江户的德川幕府推行的一国一城令,限制地方藩镇的城池数量,让一国的藩镇地主集中到一个地方居住。
同时限制登记没有达到足够标准的藩镇,只能建设没有院墙的开放式阵屋。
这稍微降低了一些封建化的程度。
但在土地制度上仍然是封建化的。
除了商人和工匠这种城市居民之外,所有的武家和贵族阶层,全部都是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领主,都是自己经营和管理自己的土地。
绝大部分的土地,也只归对应的领主管理。
绝大多数农民,都依附于耕种的土地,依附于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的土地税收,都是由负责耕种土地的农民,直接交给对应的土地领主。
绝大部分税收都是粮食,是大米和小麦。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中的收益分配关系,是简单到了极限的。
简单意味着效率高,意味着统治者对土地收益的榨取能力,也会非常接近理论极限。
日本的传统收税比例对半分。
按照大明的说法就是五成上交,五成自留。
但是经常会出现六公四民的情况,也就是六成收益上交,四成留给农民自己。
如果反过来,四公六民,领主只收四成的话,就已经算是仁政了。
有些离谱的地方,出现过八公二民,八成收入上交,两成留给农民的诡异情况。
绝大部分农民吃不到自己种植大米和小麦,自己吃杂粮和野菜。
再加上日本多山地,降水也比较充足,农民可以靠土地产出主粮之外的方法生活。
与此同时,日本封建领主收税比例大,不代表农民交了这些东西就完事了,一样要给领主干活。
封建制度高度发达地区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只能保持勉强活着的状态。
领主直接管辖的范围越小,越是能高度精细化操作,让农民在死不了的状态,压榨出尽可能多的产出。
日本武士集团对自己内部的底层同样是压榨的。
比较穷困的武士可以每天两顿饭,一个饭团加个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