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2章 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大明不革命,王子虚,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简烜颇为满意:
「好,去关上门窗,拉上窗帘,打开幻灯机,我有新的任务给你们。」
幻灯机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大灯泡加上几块透镜,将手工绘制的简单的示意图,照射投放在白色的幕布上。
这种机器自从十七世纪被发明出来之后,经过了多次改进升级一直用到了二十一世纪。
朱简烜拿出的这幅示意图上,是一个有着圆柱形身体,以及两对横向展开的翅膀,一对前置螺旋桨的机器。
朱简烜伸手指着投影上的图象说:
「大家应该看得出来,这是一种飞行机器,这是我关于飞行机器的一种设想。」
现场的工匠们此时都是有些错愕,刚刚问了舰用动力系统的事情,现在怎麽转到飞机上了?
不过对于飞机的研究本身,在场的工匠们倒是没有太过意外。
飞机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不过飞机相关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前后持续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
最早达文西时代就有飞行机器的设想,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基本成熟之后,就开始有人试图用蒸汽机驱动飞机飞行了。
但蒸汽机本身就太过笨重,木头框架无法承受蒸汽机,钢铁框架又太过沉重,导致飞机总体更加沉重。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有人制造出了结构完善的蒸汽机动力飞机,但总重量超过一吨,发动机功率却只有几十马力。
按照当时的蒸汽机的功率密度,飞行机器本身就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始终没有成功飞起来。
不过飞行机器相关的实验以及理论研究在这几十年中始终在进行。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本身相对轻便关键是燃料易于储存汽油机出现了,飞行机器的曙光终于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当电解铝工业成型之后,工商也有了兼顾轻便与牢固的框架材料,飞行机器实用化的产业基础都补全了。
在后世诸葛亮们看来,十九世纪末的时候,距离飞行机器真正飞起来,已经只差最后一层窗户纸了。
但是在现实中的历史上,这一层窗户纸却并不是很好捅破,毕竟摸索与学习是截然不同的。
飞行机器是当时非常热门的研究,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工匠和发明家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和实验。
所有人都想要弄清楚,什麽样的机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飞起来,什麽形状的机翼适合飞行。
以及最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飞行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