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秘书身世──印度百年剪影
V·S·奈保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秘书身世──印度百年剪影,印度三部曲3:百万叛变的今天,V·S·奈保尔,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英国人。我祖父知道,经过这个事件后,他在坦朱雷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决定带着当时尚在求学的独生子移居北部。这应该是在世纪之初,介于一九○○年到一九○五年之间的事。他决定搬到英国人的大本营加尔各答。他可以在那里谋生,过个像样的日子。
“在加尔各答,他和某个朋友或远亲住在一起,直到他习惯新环境。他安排儿子去学速记。南印度人,尤其是婆罗门,由于有较多机会接触英语,对英语的领会力较强,因此会担任秘书、速记员或者打字员的工作。这些大概是南印度人或泰米尔婆罗门在英治时代最普遍从事的行业——到最近这几年,这情况才有所改变。要不然,以阶级而言,南印度婆罗门会从事教师、祭司或小职员的工作。或者,运气好的话,他们会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差半职。在那时候,月薪十卢比的政府差事是最受大家青睐的了——那是绝大部分受过些许教育的泰米尔婆罗门的最高志愿。所以他们有不少人迁移到北部,到孟买、加尔各答、德里等大城市谋生。
“我祖父安顿下来后,就住在与加尔各答隔河相望的豪拉。那是一间典型的加尔各答住宅区房子,一间‘pucca’——真正的房子,而不是‘kaccha’——未完工或随便充数的处所,而且位于体面的中产阶级地区。这些住处可以租用。那地区住着一些同样从南部迁移来的人,住在自己的同类中带给他们某种安全感。那时在加尔各答,大家对南印度人还没有敌意——那年头情况不同。事实上,那时南印度人普遍受到孟加拉人尊重。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从六十年代以来,加尔各答的南印度人开始觉得没有归属感,尽管他们在那里已经住了好几十年。这或许是我从加尔各答搬到孟买的原因之一——但那是多年后的事了。
“我父亲在十七八岁时成为了速记员。那应该是在一九○九年左右,他貌似在一家英国公司做事。他是个很熟练的速记员,他告诉我他的英文速记和打字速度曾经两度拿到政府的五十卢比奖金。他继续住在豪拉我祖父那里,那是一栋住宅的一部分。加尔各答没有套房、公寓或分租公寓之类的东西,只有房屋的各个部分——房东住屋子的一部分,而把其他部分稍做修改后租出去。
“在数年之间,我祖父母相继过世,没有留下多少钱财。不过我父亲那些年的工作薪水一个比一个优渥。有一段时期,在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二五年间,他的收入相当不错。他不但有足够的钱把家人照顾得舒舒服服,还有余裕拥有一些象征地位的东西,譬如马匹、四轮马车等。他有几匹由穆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