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湖中之屋──重返印度
V·S·奈保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湖中之屋──重返印度,印度三部曲3:百万叛变的今天,V·S·奈保尔,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顺利,如果我熬不下去,事情就惨了。
我在丽华大饭店待了四个多月,认识了在那里工作、在花园尽头的厨房里抽水烟的所有人。开始时十分重要的阿里·穆罕默德很快就退到一旁。巴特先生拥有这家旅馆,但他不会说英语,我们仅以微笑和手势沟通。巴特先生的得力助手是亚齐兹。他不识字。但他有社交方面的敏锐判断力,擅长观看脸色和判断情势;他记忆力惊人;他一口怪里怪气的英语,是单靠耳朵听学来的。在丽华大饭店那四个月,我找人办事的对象就是亚齐兹,和我一起去高地山谷短途旅行的也是亚齐兹。在该地八月的大朝圣期间,亚齐兹和巴特先生为我安排了阿马尔纳特洞窟的远足,亚齐兹还与我同行,以便照管他们为我雇用的一批随从。
我写我的书。原本只是一个念头、一个冲动、一连串联想,在动笔时觉得不真实的东西开始有了它自己的生命,开始在那个有两个景观的房间里施展它自己的力量。觉得一本书一日一日在成长,那也是那个季节令人舒服和安心的部分原因。亚齐兹和巴特先生张罗了一张书桌让我写作。他们还给了我一盏桌灯。
翌年,在南伦敦一套令人难受的附家具的公寓里,我开始写我关于印度的书。我是打算写这样的一本书,但过了几星期我开始放弃这个念头。游记写作对我而言是新经验,我想不出该用什么叙述方式来写一本关于印度的书:我受不了我所看到的苦难。我没写日记,也未记下多少有系统的笔记。但钱已经花了,书非写不可。回来整整两三个月后,我开始下笔。在撰写过程中,克什米尔那段时日也扮演了它前一年在印度所扮演的角色:一个休憩点。日复一日地回想,原先不知如何叙述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书写成了——整理了记忆的头绪,摸清了叙述的门路,面对并写出了我的印度情结——细节开始模糊。终于,我不再读那本书。克什米尔与丽华大饭店,以及巴特先生和亚齐兹,却仍然鲜明,一个万事顺遂之时节的记忆。在那之后,我可以随时回克什米尔。乘飞机旅行已经把世界变得更为单纯,简化了我们处理过去某些部分的方式。有时,有人会写信告诉我那个旅馆的事。有人寄给我一张照片,让我看那栋建筑的一些改变。我却不曾想要回去。
这次我回来了。我坐飞机前去,因此看到了二十七年前没见过也不曾接近的机场。由于旁遮普局势紧张,德里机场有严格的安检。斯利那加③的警戒加强了:克什米尔山谷动荡不安。一九六二年这里也不安定。但是现在印度到处大家都更加紧张,而且对当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