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香
V·S·奈保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进香,印度三部曲1:幽暗国度,V·S·奈保尔,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轻的克什米尔大公卡兰·辛格,目前是“查谟与克什米尔联合邦”的民选元首。他鼓励我们参加进香团,前往永恒的神明——埃玛纳锡的洞穴朝圣。这个洞窟位于斯利那加东北部约莫九十英里海拔一万八千英尺的埃玛纳锡山。它坐落在山腰,距离地面一万三千英尺。埃玛纳锡洞窟被印度教徒奉为圣地,因为每年夏天洞中都会出现一个冰雪凝结成的、长达五英尺的阴茎图腾。这是湿婆神的象征。据说,这只阴茎会随着月相变化伸缩自如。每年八月,月圆之夜,它的长度达到顶点。进香团就在这一天抵达。就像德尔斐①,埃玛纳锡洞窟是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奥秘。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它之所以能够留存到今天,因为它是印度教的圣地。这种宗教无始无终,根本不像西方人熟知的那种宗教,但千百年来,它一直存在于印度,作为人类宗教意识的一个宝库和活生生的档案纪录。
若干年前,卡兰·辛格曾前往埃玛纳锡洞窟朝圣,但据我所知,那时他不是跟随进香团一块儿去的。回来后,他写了一本书,记录这趟朝圣之旅。我无法体会他的宗教热忱,但书中对雪山、冰湖和山中变化莫测的气候,描写得极为精确逼真,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不忍释手。对我来说,这个洞窟的真正奥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坐落在一条长二十英里的山路尽头。吉普车只能开到昌丹瓦里村。从这里出发,香客们沿着山径行走两天,才能抵达朝圣的地点。一年中总有好几个月,这条山路消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积雪中,看不见踪影。夏天来临时,尽管克什米尔政府工务局努力维修,路况依旧十分恶劣,险阻重重,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日子里。这条羊肠小道,蜿蜒攀升上一座长达两千英尺的陡坡,穿越一个海拔一万五千英尺的隘口,沿着迂回曲折、光秃秃的山边凸伸出来的一座狭窄的岩脊,通往埃玛纳锡洞窟。在林木界线外,呼吸非常困难。夜晚气温陡降,变得十分寒冷。山中的积雪从不曾完全消融。在隐蔽的山沟和峡谷,积雪依旧十分坚厚。夏日,流水潺潺的山涧上,冰雪形成一座座坚固的桥梁,表面看来,跟周遭的土地一样布满褐色的沙砾,但就在几英尺之下,它却凹陷成一个个低洼的冰蓝色洞穴。
埃玛纳锡洞窟是怎样被发现的?它的奥秘和传奇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个地区十分荒芜,草木不生。经过这儿的旅人,找不到燃料和食物。喜马拉雅山区的夏季十分短暂,气候变化莫测。当年的探险之旅,一如今天的朝圣旅程,必须进行得非常快速,分秒耽搁不得。隐藏在冰雪底下的每年匆匆露一次脸的埃玛纳锡洞窟,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