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之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9章 惊天一跳,民间异闻录二:下阴,云间之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橄榄绿的年轻战士坐在机舱里,感受着飞机在气流中行进产生的颠簸,他们年轻的脸上有忐忑,也有迷茫,却没有人退缩。
他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立刻前往重灾区空降,了解重灾区的具体情况,并将信息传递到外界。
这是盲降,在空降跳伞中属于危险程度最高的。
跳伞并不是普通人以为的那样,降落伞落下来时轻飘飘的缓慢着地,实际上的跳伞,在落地时的速度是很快的,即便在完全适合的条件下,在绝对安全的场地,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跳伞也很容易受伤。
更何况,这是没有任何地面信号引导,地形又相当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下方的每一根树杈,每一处山崖,每一个裸露在外的钢筋,每一条高压电线,还有城市旁那湍急的江水,对空降战士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汶川属于高原气候,云层遮挡了视线,让空降的难度更是倍增,这种低温云层会导致降落伞无法打开,很可能跳下去,就直接摔个稀巴烂。
所有的人都坐在机舱里,目视前方,等待着命令的下达。
他们登上飞机的时候,已经提前写好了遗书,作为空降兵,他们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盲降的危险性,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总共来了一百人,按照计划,首批跳伞的人将会是十五人。
接下来,飞机会继续原地盘旋,等待着十五名勇士传回信号。
如果无人传回信号,那么,接下来就是下一批战士跳伞。
也就是说,当这十五人踏出舱门的那一瞬间,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整架飞机上的战士也全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直到坚持到有人安全着陆,打通重灾区与外界的信息桥梁,打开这条肩负着数万灾区百姓生命的信息通道,他们才会停下。
……
也许是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坚强意志,天空云层短暂的打开了,虽然可见度依旧很低,可战士们不准备再等下去。
48岁的李振波拿起机舱内的广播对讲:“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的老百姓,灾区的群众,在期盼着我们……”
在简短的战前动员后,他一马当先跳了下去。
随后,一个个战士跳下机舱,跟随他的身影,眨眼消失在厚厚的云层之中。
在低温气流的影响下,有战士的主降落伞被冻上无法打开,在最后关键时刻,他们拉开了备用伞,险之又险的降落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