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刑警异闻录 第一章 昨天爱侣缘定今生 今日逐新辣手除旧
悬疑志编辑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卷 刑警异闻录 第一章 昨天爱侣缘定今生 今日逐新辣手除旧,七宗罪10:雨夜屠夫,悬疑志编辑部,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
我们将情况向陆元祥、徐环两位领导汇报后,决定寻找季建中下落,立即正面审查,以确定是非。
几经周折,下午五点多,侦查人员在临江县县城一家小酒店里找到了季建中,并把他带回了农场。
整个审查班子分为两个小组,我和县公安局刑侦股的两名副股长吴伯林、陈清汉分在第一组,负责对季建中的首轮审查。审查时间从晚上八时开始,审查地点选择在三连一个远离住户、四周不靠的偏僻仓库里。
审讯由吴伯林担任主审,陈清汉制作笔录。我坐在一旁,静静的观察着讯问和被审的双方。
审讯进行得并不顺利。在问清季建中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关系后,形成了僵局。季建中直言承认和徐怡静相识,并追求过她,但相处过一段时间遭到了拒绝,以后只是见面点点头的普通朋友,而没有了往来,所以他对她的近况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吴伯林采取了攻心战,讲法律,谈政策,说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不吃亏的道理。季建中默然的听着,不时发出“哎、哎”声。吴伯林讲得口干舌燥,季建中听着低头不语。
我觉得审讯的方法应该变换一个角度,政策攻心,固然可以突破不少作案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线,期望以一个坦白态度获取从宽处理,但对于一个一尸两命的故意杀人者来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千古定律,坦白交待并不能改变刑罚结果。他们的内心深处,往往企图一味地顶着抗着,相反可能还会有一丝侥幸。这是一般作案犯罪者在抓获之后、审讯之初抱定的心理状态。只有在时机成熟或作案人心理防御松懈时,放出一两个若明若暗的“炮弹”,提出一两个有意无意的问题,才可能把被审人逼进无法退让的死胡同。这个案件在现场勘查和现场走访中没有发现与作案人有关的蛛丝马迹,在试探性进攻中,要找出一两个威胁性、暗示性的“炮弹”和问题相当不易。
电灯泡悬挂在仓库高高的屋梁上,虽然换了大功率的灯泡,由于空间太大,光线仍然不十分明亮。在泛着微黄的灯光下,我长久地注意着对阵的双方。季建中的脸色略显灰暗,两颊皮肤毛孔有细小的汗粒渗出,闪出光点,显示出他内心的惊恐与紧张;吴伯林响亮而严厉的声调中,也隐隐露出犹疑之色。是啊!季建中具备作案的条件,他与死者谈过恋爱,互相之间比较熟悉,也可能有过性关系,据此推测也能够在夜晚将死者从家中约出来。案发前两天恰巧从浏河回来,有了作案时间。但具备了作案条件,并非一定就是作案人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