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碎尸疑云 第二章
悬疑志编辑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卷 碎尸疑云 第二章,七宗罪13:碎尸疑云,悬疑志编辑部,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高温烫过迹象。凶手抛尸时,将死者衣物和内脏叠放整齐……
所有证物中,除在一只装尸块的旅行包内发现火药残留物外,未发现指纹、毛发、血液、精液等与凶手有关的信息。
确认性别后,警方首先在失踪报案中寻找尸源,无果后遂在J市日报上刊登启事。当日下午,一干自称是本市古都大学的师生前来认尸。
经辨认确认,死者为古都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名叫尹爱君。
尹爱君,20岁,本省Q市人。1996年1月9日傍晚,因同宿舍学生违规使用电热炉,她身为舍长受到牵连遭到处罚,在铺好床铺负气外出后失踪。尹爱君最后出现地点为古都大学北门所在路段——河口路与青鸟路的交叉路口;失踪当日身穿红色棉外套、蓝色牛仔裤……
此案被S省公安厅列为一号重案,有关方面要求限期破案,J市警方集精英警员成立名为“1·18”碎尸案的专案组,全市所有警力均参与此案侦办。
围绕第一抛尸现场,警方先是圈定周围三公里处,后扩大到五公里处,作为碎尸现场的排查范围。持续排查过数百所民居以及几千名嫌疑人,单在古都大学校内的排查就长达三月之久,但种种努力并未为此案带来光明。
一年之后,专案组宣布解散;三年后,案子转到古楼区分局积案组。至此,围绕该案的调查实质上已经结束,虽说多年来偶有零星线索出现,但多经不起推敲,此案便一直未重新开启过。
时光荏苒,岁月交替,新人换旧人,当年“1·18”碎尸案的专案组成员,也经历着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他们有的退休了,有的不做警察了,有的高升了,有的仍做着默默无闻的小刑警,但他们从未忘记那个雪白血红的清晨,那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女大学生,“1·18”碎尸案已经在他们的人生中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当然,作为从事刑侦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他们,心里也很清楚,通常的黄金破案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72小时。这么多年过去了,恐怕“1·18”碎尸案的真相将永远沉入海底的泥沙之中,凶手也会永远地消失。
然而,时隔16年,在被玛雅人预言为“世界末年”的2012年,J市又发生了一起碎尸血案。
诡异的是,该起案件被害人同样被分尸,尸体碎块也达数百块,刀工精细,抛尸地点与“1·18”碎尸案丝毫不差,甚至第一个目击碎尸残骸报案的是同一个环卫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